1.2 竞技体育的演进路径概述

1.2 竞技体育的演进路径概述

毫无疑义,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环境中,人们从事的体育活动与人们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劳作是分不开的,即便是竞技表演运动如赛马、马术,也只是属于生存性劳作的衍生物,且大都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在小商品经济社会中,体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但通过某种竞技体育活动或表演,获胜者能够得到精神与物质的某种奖励,表演者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并以表演作为谋生的手段,竞技体育开始具备了职业化的条件。当然,当时的竞技体育只能集中于表演性质的活动如赛马、武术等,与现代竞技体育的主流内容还有明显差别。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纳入商业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多。体育活动在保留娱乐性、大众化的同时,竞技体育的商业性质逐步抬头,尤其是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城市人口激增,观众或潜在观众群在扩大、集聚。这样,以谋生为目的的竞技体育活动在市场化、职业化方面具备了更好的发展氛围。

历程表明,体育、竞技体育要演变成为一个行业,并进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早期一般商品经济中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和消费能力还是无法担此重任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生产力、社会分工和消费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符合了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实现投入产出平衡机理之后,竞技体育才可能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竞技体育运动才可能将比赛和表演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并融入产业化的营运发展之中。因此,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的范畴是既密切关联但又有差别:体育产业源自于体育活动,根植于竞技体育,又超出竞技表演的范围。在上述关系中,竞技体育是一种活动但首先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可用于商业活动,也可用于非商业活动。商业性竞技体育活动能否成为专门的产业并形成若干具体行业,则始终取决于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取决于消费能力和消费资格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