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竞技体育消费需求的基本属性

5.3.1 竞技体育消费需求的基本属性

5.3.1.1 可变性

竞技体育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从总体和趋势上看,竞技体育消费需求是逐步增长、无限扩展的,因为人的需要和欲望是无止境的。从具体的需求内容或满足需求的产品来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竞技体育需求的扩张、萎缩和稳定状态是交替出现的,并表现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竞技体育消费需求的可变性,既包括量的扩张,也包括结构的改变,表现为对同一竞技体育项目需求数量的增减,以及对不同竞技体育项目消费组合的改变。

5.3.1.2 多样性

竞技体育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首先来自需求主体的不同,不同的竞技体育消费者因偏好不同和约束条件不同,需求不完全相同,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期和人生阶段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组合。竞技体育需求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状态而变化,影响并反映需求的结构关系。一般来说,竞技体育消费者在年轻的时候偏爱激烈对抗性竞技体育运动,比如橄榄球、足球、拳击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其需求会发生变化,一般对一些网上运动或者运动量不是很大的项目比较感兴趣,如乒乓球、网球、排球等,在生命周期不同的时间阶段呈现多样性。

5.3.1.3 关联性

竞技体育消费需求的不同内容与满足需求的不同产品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或影响。这种联系分为替代和互补两大类别。在既定的生命周期和收入、支付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了某种产品以后,一般不再对同类其他产品产生兴趣,或者增加某方面的消费需求,放弃或减少其他方面的需求。这就是消费需求的替代性。比如,同一时间不可能同时收看NBA的篮球比赛和西甲的足球联赛。相反,可能由于喜爱篮球,消费者既会买票观看中国的篮球联赛,也会抓住机会观看NBA在中国的现场秀,还会去购买与NBA有关的实物产品,这就是消费需求的互补性。

5.3.1.4 层次性

消费主体对不同的消费内容,不同消费主体对同一消费内容,始终存在着差别。竞技体育消费需求可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层次,一般在低级消费基本满足时再产生更高级别的需求。比如先看地区级别的比赛,再看国家级的比赛,最后会高度关注国际级的比赛。随着竞技水平提高,需求的层次也逐渐提高;而且随着相关赛事知识的积累,从不知晓、知晓到了解、喜爱、偏好,对其需求程度也呈现出层次的递进。

5.3.1.5 不均等性

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由于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基础设施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由于竞技体育消费者的偏好、收入、闲暇时间等的差异,都会导致竞技体育消费需求呈现出不均等性。这种现象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体现,在中国,最大的不均等性就是城乡差距,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水平上,在乡村几乎没有剩余的钱用来进行竞技体育消费,另一方面,在乡村几乎没有现场观看正式的竞技体育赛事的可能性,赛事的推广和营销一般都只是针对住在城市的居民,这样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竞技体育需求的不均等性,也是中国进行竞技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