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顺境中的被动:受派动作模式

一、卷入——顺境中的被动:受派动作模式

卷入模式是电视剧冲突生成的典型类型,最具电视剧叙事艺术特征,原本处于日常状态中相对顺境的主人公被动卷入由他者设定的冲突性情境中,成为冲突关系的应对者,受冲突性情境的驱动,触发冲突动作。这是主人公生活中发生的一次激变,这次激变将主人公彻底带入了冲突性的人生困境中。这种卷入模式的电视剧有《士兵突击》《甄嬛传》《小麦进城》《大明宫词》《木府风云》《中国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

卷入模式的冲突生成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剧情初始状态时主人公处于相对顺境中,有着与其性格禀赋一致的理想目标。《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软弱木讷,在家里有父亲和哥哥罩着,安于做父亲眼中的“龟儿子”,他不想中断学习去当兵,是父亲逼着史今把他推向了军营。《甄嬛传》中的甄嬛出身于官宦大家,天生丽质且善良,憧憬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不想选秀入宫,做三千粉黛中的一人,却不得不应征参加选秀。《木府风云》中被木府灭族的小女孩阿勒邱从小被“舅舅”西和送到木府潜伏下来做侍女,等待着将来有一天实施复仇,但是十年来她在木府顺顺畅畅地成长,几乎忘记了自己的仇恨。她有着侍女的本分,坚守着内心的善良、宽容和牺牲精神。《中国地》中的赵老嘎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组建了一支自卫力量,保卫清风岭,过着典型的旧中国乡村宗法家族的生活,坚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生存逻辑。

第二,外力迫使主人公卷入冲突性情境中,主人公处于完全被动状态,被动接受来自生活的改变,这一冲突生成方式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主人公的思维范式和行为范式,但是剧情发展终究会让主人公从被动转向主动,成为命运的主宰者。外力不一定是未来冲突关系的对应方,可能是第三方。许三多受第三方的父亲的逼迫“卷入”征兵活动中,进入军营,由于自身性格禀赋,他在军营只能被动接受严酷的考验和应对残酷的打击。不管是在红三连五班、钢七连,还是在老A部队,他一直表现出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一面,性格中有较大程度的随遇而安、任人挤兑的成分。甄嬛因为选秀被迫“卷入”后宫的争斗中,她没有害人之心,却需要处处小心翼翼免遭随时到来的冷箭暗器。《暗算》第二篇《看风》中,敢爱敢恨、不羁不俗的数研所专家黄依依根本不想去情报部门701所参加破译国民党用于“光复大陆”的联络密码——“光复一号”的工作。但特定历史时期国家的需要,特工部门的行政命令使她不得不去参加破解工作。同样,《木府风云》中阿勒邱不得不面对来自木府争斗中的种种陷害和磨难,《中国地》中赵老嘎不得不接受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犯。随着戏剧事件的不断展开,随着主人公们对自身角色定位有了自觉认识,他们开始在矛盾冲突中主动选择自己的立场、态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始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动作。许三多在发现所有战友都“牺牲”之后,开始积极主动地、富有责任心地做出判断和展开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甄嬛重新回到皇宫,步步为营地开始自己的报复计划。黄依依也选择了将全部智慧投入破译密码的工作中。阿勒邱不再接受“舅舅”西和的指令,开始和西和暗战,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保卫木府和丽江的和平,维护自己内心的道德完整。赵老嘎也从清风岭的“头人”蜕变为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最终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第三,冲突性情境体现为对主人公步步追逼的态势,直到主人公不得不面对最后的问题做唯一的选择。军营这一冲突性情境让许三多面临的最后问题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想做马,可是从别人眼中的骡子变成现实中的马,每一步都逼得他毫无回旋之地。后宫这一冲突性情境让甄嬛面临的最后问题是“争宠还是保全自身”,她选择了后者,最后被发配到尼姑庵差点丧了命。要保全自己,她必须踏出一条刀光剑影的路来,甚至牺牲自己善良的品性。阿勒邱面临的最后问题是“复仇还是保护木府”,她选择了后者,她不仅要承受来自木府统治者的质疑、木府中人的猜疑和陷害、自我的彷徨与煎熬、情感与理智的两难选择,更要面对“舅舅”西和发动的一轮又一轮“阴谋”。明哲保身的赵老嘎面临的最后问题是“家破人亡还是保卫家乡”,当媳妇被杀、女儿被炸,他最终举起了枪,在清风岭的山口写下了“中国地”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