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悬念类型
电视剧悬念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根据悬念和电视剧冲突结构的关系,可以将悬念分为主导悬念、段落悬念和场景悬念三种类型。
主导悬念是指电视剧设置某一个悬念作为冲突生成的开端,以此引导剧情并架构起全剧冲突结构的悬念类型,全剧的人物冲突和动作情节都围绕着澄清悬念来展开。电视剧《黎明之前》的剧情主要围绕“谁是水手”“谁是中情八局的共产党卧底”两个悬念展开,而《黑洞》中一开始出现的匿名举报信,就给天都市所有相关人员掀开了一张多米诺骨牌,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都因此打乱,剧情就是为了给这封举报信一个答案。
段落悬念是指在电视剧某一关键性事件段落中,某一悬念主导了该段落的人物冲突关系和剧情走向,在该段落内形成较为强烈的悬念效果。电视剧《黎明之前》中,刘新杰要求“水手”身份已经曝光的段海平撤离上海,但是段海平坚持要留下来,因为还有任务没完成。观众知道刘新杰还有唯一的任务——调查木马计划,段海平留下来肯定与木马计划有关,但是身份曝光的他如何能够帮助刘新杰完成任务,这成为本段落叙事的一个重要悬念。直到他主动投案—检举刘新杰—服毒自杀,他对时局的准确估计,成功地借势除掉李伯涵,悬念才全部解开,他留下来是为了掩护刘新杰安全地获取木马计划。
场景悬念是指在电视剧某一场景中,人物冲突动作形成悬念,但悬念在本场景或者紧接下来的场景中就得以解开,悬念效果只在十分有限的场景中存在。《楚汉传奇》中调戏寡妇曹氏的司马令被抓,刘邦、卢绾等人轮番殴打审讯他,萧何到来,发现大家抓住的是专门为皇帝出行调查情况的朝廷命官司马令,大家都觉得大难临头。岂料刘邦进屋去跟司马令耳语一番,司马令喜笑颜开,等到大家一起陪着司马令喝酒时,曹氏才知道,原来刘邦答应让曹氏和司马令上床才挽回了局面。小小的悬念冲突,既具有了戏剧突转的效果,又将刘邦市井流气的性格塑造了出来。
就电视剧冲突叙事来说,悬念的最佳形态是形成悬念链,让某一个总悬念分解成若干小悬念,并伴随着悬念的相关动作形成前后互为因果联系的悬念链。首先,悬念链从某一个巨大的悬念开始,悬念效果的形成就在于在观众头脑中依次形成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观众随着剧中人物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第一层悬念被揭开的时候,另外一层悬念旋即生成,形成不断更新变化的动态人物冲突关系(参考下表: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有关特战队队员天狼的悬念链)。其次,新剧情元素、悬念人物不断参与进来,更新悬念的存在状态,人物的冲突态势形成人物关系横向上和叙事进程纵向上的交错关系,不断更新叙事张力和心理期待效果。最后,由于悬念人物无法给予准确的立场定位和价值观定位,人物冲突总是呈现出明朗与模糊的交替态势,让观众在捉摸不定的情势中体味悬念意味。
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有关特战队队员天狼的悬念链

悬念链上的悬念,并不一定呈现出并列状态,故事情节越往前发展,戏剧冲突越激烈,悬念张力就越大,给观众的吸引力就越大。一些警匪类、谍战类电视剧往往为整个故事情节设置一条总悬念,悬念构成了整个电视剧的叙事脉络。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以中、泰、老、缅四国警方成立以中国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江海峰任组长的“10·5湄公河大案”联合调查组,侦破湄公河大案中13名中国船员被劫杀案件的过程为故事情节线,剧情围绕着“谁是湄公河大案的凶手”这一悬念,警方先后锁定缅甸毒枭坎里拉、缅甸禁毒英雄蒙洪领导的蒙洪集团以及苏沃为犯罪嫌疑人,由此剧情形成的悬念链就呈现出递进状态: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当悬念成为整个电视剧叙事的主导性话语,就构成了电视剧的一种类型剧,即悬念剧、悬疑剧。首先,就情节本身而言,悬念链构成了整个电视剧的叙事链,悬念与情节高度融合,完整的悬念链建构整个电视剧剧情,如电视剧《梅花档案》从档案馆闹鬼疑云、地宫秘密、梅花组织一号行动—破坏雷达站行动、二号行动—鼠疫战、三号行动—刺杀我军重要将领、揭秘特务头领三号人物,剧情层层递进,悬念愈演愈烈,冲突层次不断提升,悬念人物慢慢揭开神秘面纱,悬念故事成为本剧最大的艺术特色。其次,就人物塑造而言,悬念人物的设置成为电视剧人物塑造的主体,人物及其行动构成了电视剧扑朔迷离的重要方面,成为最富有意味的审美对象。《梅花档案》中的档案馆馆员龙飞直到第20集才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卧底的公安侦查员,中学教师南云也是直到第20集才彻底揭开她的身份——潜伏的国民党特务、白家三姐妹之一的老大白薇,白蕾的父亲叶枫直到最后一集(22集)才揭开他的真实身份——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梅花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还有其他人物如白蕾、白蔷、朱娜等,都有被隐藏了的真实身份。最后,就视听语言而言,画面会采取各种诸如运动、景别、光影等方式,从而营造悬念剧、悬疑剧该有的悬疑和恐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