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对峙中的抗衡:斗争动作模式
切入模式的冲突生成,是指电视剧主要的冲突关系双方即对立的行动元之间一直处于相互冲突的对峙状态,开端第一场戏就是戏前冲突的延续,剧情是从原本就存在的冲突延续中切入进来,主要人物与冲突对象一上场便按照对抗、斗争的模式推动戏剧动作即剧情往前发展。电视剧《黎明之前》一开始,叛徒秦佑天交代了水手组织和国民党军情八局内部有重要卧底的情况,接到情报的刘新杰暗杀了叛徒秦佑天。秦佑天为什么会被捕和如何被捕,则是这部戏的戏前冲突。《亮剑》一开始,是被坂田联队包围的李云龙部要杀出日寇的包围圈,他们如何被围困则是这部戏的戏前冲突。《湄公河大案》的开端就植入在中国警察与毒枭苏沃之间的缉毒与贩毒的斗争中。切入模式的电视剧有《永不磨灭的番号》《亮剑》《潜伏》《悬崖》《黎明之前》《湄公河大案》等。
切入模式的冲突生成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冲突双方从戏前状态就处于对峙中,常常从正面价值人物处于劣势的地方切入,与前两种状况相比,切入模式的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处于冲突性情境中。《黑洞》中的前刑警队队长刘振汉降职在交警队任普通交警,《亮剑》中的李云龙被日本兵重兵包围,《湄公河大案》中的缉毒警察高野,不仅因为女儿被害造成很严重的身心伤害,还因为线人失踪导致自己被调查。
第二,冲突双方的抗衡,常常由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行为带来冲突关系双方天然的对峙状态,包含国家、民族、种族的宏大叙事成分。因此,此类电视剧常常适用于宏大叙事。也有一些个体叙事,比如表现个人间恩怨题材的电视剧。
第三,冲突双方呈激烈对立状态,都力图寻找破解困境的出口,形成电视剧叙事的强大张力。比如《亮剑》《永不磨灭的番号》都是从战争场面开始,而《悬崖》则巧妙借助火车上一个爱国教师的被捕开始冲突叙事。《湄公河大案》中13个中国船员被杀,到底是参与贩毒还是被毒枭迫害?如果是毒枭迫害,是哪个毒枭所为?这一事关中国尊严的刑事案件引起了中国公安部的高度重视,中、缅、泰、老四国组成联合调查组,力图揭开13个船员的死亡之谜。电视剧《天下粮仓》中,钦差大臣、刑部侍郎刘统勋在巡查粥厂时发现粥稀如清汤,喊出了乾隆朝第一个“杀”字,而他冒死呈给皇帝《千里饿殍图》也差点让他成为乾隆朝第一个掉脑袋的大臣。仓场侍郎米汝成检查官仓时十分蹊跷地发现仓场总督苗宗舒也破天荒地检查官仓,他隐约感到乾隆朝的第一起风波就要起于粮仓舞弊案。乾隆元年的黄河称水预示着一个罕见大灾之年的来临,一切不测之变在大灾之年的阴云密布中似乎马上要撕开口子,将所有人卷入政治旋涡中。
第四,适合运用各种悬念等戏剧手法去渲染剧情,强化电视剧的戏剧性。《潜伏》一开始抓捕中共“孟先生”的戏,余则成、吕宗方等人的真实身份都未能明确揭示,呈现错综复杂的悬疑状态。《天下粮仓》中,明灯法师托付给刘统勋的《千里饿殍图》、宋大秤死时握在手中的空心官秤秤砣、浙江巡抚卢焯赴任携带的刑枷,以及长期被人传说营私舞弊的大秤、大斛和大脚等,都构成了本剧开篇的悬念,让乾隆元年一场由国家粮仓引发的政治舞弊案波诡云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