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冲突的场景设置

第二节 电视连续剧冲突的场景设置

21世纪以来,中国国产电视剧在保持健康繁荣的良好态势时,也有一些状况需要注意,首先是电视剧剧集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发布的数据(详见下图:21世纪以来获准发行的国产电视剧剧集、平均剧集增长图),从2002年起国产电视剧平均超过20集每部,从2003年开始平均每年生产电视剧数量超过10000集,2013年国产电视剧平均达到35.8集每部,2014年国产电视剧平均达到37.16集每部(获准发行剧目429部15938集),单本剧和短篇电视连续剧逐渐消失。

21世纪以来获准发行的国产电视剧剧集、平均剧集增长图

电视剧生产另外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是,获准发行的电视剧未能得到及时发行和播出,造成产品积压和生产浪费。仅以2013年为例,全年获准发行的电视剧是441部15770集,全年卫视频道黄金时段共播出616部电视剧,仅有266部是首播的新剧,比例仅为43%。[1]

剧集增长和生产多播出少的背后是电视剧创作的质量问题,尤其是“注水”现象值得警醒,有分析人士认为电视剧“注水”现象是制作单位和播出单位的利益“共谋”。可是从深层原因来分析,剧集长并非需要“注水”来实现,不管是日剧还是美剧,都有剧集长达数百集的经典作品,如日剧《冷暖人间》就长达500集,美剧《老友记》也有236集。在情节拖沓、内容空洞的背后,是中国电视剧编剧在内的创作者们的创作乏力——叙事功力尤其是场景“深耕” 能力的欠缺。正是场景叙事的粗制滥造,导致了一些电视剧的冗长乏味。

相比而言,一些电视剧情节并不复杂,却能够吸引观众看下去,就因为场景叙事上的成功,正如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说:“美妙的一场戏所包含的意境比整个剧本所能供给的情节还多。正是这些意境使人回味不已,倾听忘倦,在任何时期都感动人心。”[2]因此对电视剧而言,场景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叙事概念,是电视剧叙事的最基本单位,因此要在场景上“深耕细作”,从一个个微观具体的场景设计中完成情节序列、整体结构的建构,才是科学的电视剧叙事机制和叙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