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通过研究,本书澄清了有关电视剧冲突的模糊认识,从创作角度提出了电视剧冲突的系统理论,至少在三方面建立起了对电视剧冲突的全新认识。
电视剧冲突结构就是电视剧结构。只有完整分析电视剧冲突的运行机制,才能准确理解电视剧的情节结构。在以往的相关理论中,电视剧冲突被普遍看作是情节的因素,相对于作为动作的起因(或动力),人们更多地将它理解为人物动作的结果呈现出来的一种人物对立状态。本书立足于黑格尔提出的“冲突是动作的原因”的观点,将冲突理解为电视剧叙事的动力,它是电视剧人物动作的起因和情节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本书用两章的篇幅较为详尽地论述了电视剧冲突的生发过程和设置线路图,意在展示冲突在整个电视剧作品叙事中的运行机制。四种电视剧冲突生成模式的提出,区别于以往电视剧理论偏向于开端和开场戏的研究,将电视剧冲突的生成与后继的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电视剧的开端或者开场戏并不一定是电视剧内在叙事的起点,它可能还是人物故事顺境的戏剧性陈述,是人物的出场和人物关系的介绍,它与电视剧的主体情节构成的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关系。如电视剧《玉观音》的开端是男主人公杨瑞在加拿大筹备婚礼并悔婚的故事,意在引出“叙述者”杨瑞,这个开场与故事主体情节线的故事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只不过是故事的一个引子而已。而本书以电视剧冲突的生成来分析电视剧的情节的发生,让电视剧故事的发生与电视剧情节的发展浑然一体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从冲突角度理解人物的动作,按照卷入、投入、切入三种模式理解人物的动作生成,对理解电视剧人物在故事发展中的冲突态势、行为范式,提供了心理依据。电视剧主体情节结构部分的分析,本书打破了以往分析电视剧情节惯用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而是以大量的电视剧作品分析为基础,归纳总结出多事件板块冲突、单事件发展模式、多阶段成长(传奇)冲突、全景式史诗冲突四种电视剧冲突的结构模式,以此来理解电视剧的情节结构,这种分析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人十分明晰地掌握电视剧的内部构造,克服了传统模式过于笼统的不足。
冲突关系决定人物塑造。只有从电视剧冲突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人物,才能建立起合理的电视剧冲突人物分析方法。在借鉴与吸收以往的电视剧人物分析的方法与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运用电视剧冲突理论,将电视剧人物理解为“冲突人物”,意在从电视剧冲突以及冲突动作角度去理解电视剧人物。传统的人物划分方法是将人物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必要人物,这种划分方式的不足在于,看似能够从重要性方面分析人物,但实际上较为混乱,不同的电视剧包含的主要人物数量不同,不同的人物承担的叙事任务不同,在动作中担任的角色不同,因此笼统地将其划分为三种人物,无法建立起人物塑造的精确理论。本书以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提出的“符号矩阵”叙事符号分析模式和“施动者模型”理论分析电视剧人物冲突关系和冲突人物的类型,以“符号矩阵”叙事符号分析模式分析电视剧人物冲突关系类型,能够将电视剧中形形色色的各种冲突关系归结为具体的九种冲突关系,明确冲突关系人,明确不同的冲突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整体上把握了电视剧冲突关系线、电视剧冲突与情节线、电视剧冲突与行动元之间的关系,让电视剧冲突情节、电视剧冲突人物谱系有了明晰的轮廓。而“施动者模型”理论给电视剧冲突人物分析提供了行动元的动作模式分析,能够从整体上将人物归结为行动元角色,从行动元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这样,处于不同行动元阵列中的人物,在冲突动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承担的美学任务不同,对他们的塑造方式自然各不相同。比如作为主体的人物形象,与作为辅助者、反对者、客体的人物形象相比,道德担当更多,在表现人性复杂性方面,底线自然要高于其他角色。这样,就克服了以往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必要人物划分方法,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模糊性,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电视剧人物分析和电视剧创作。
电视剧冲突美学是电视剧美学中最具价值观导向的美学类型。只有完善电视剧冲突的审美原则与标准,才能建立起合理的电视剧叙事的秩序。当前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都与电视剧冲突有关,不管是人物情节、动作、台词或者价值观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冲突处理的不合理,才会出现逻辑性、价值观导向、品位等缺陷,这和日常生活一样,和谐顺畅中看不出人和事的缺陷,只有当人物产生了冲突、事件引发分歧和矛盾的时候,才可能导致不合理行为和不合理言论的出现。本书从逻辑性和价值观、品位、境界三个层面去分析归纳电视剧冲突美学的内容,试图建立电视剧冲突的美学秩序,让电视剧冲突美学指导电视剧创作和理论研究。事实上,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瑕疵,看似是技巧低下或者市场利益的考量,实际上都可归结为创作价值观、美学观的缺失,只有从美学高度把握电视剧创作,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当然,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国产电视剧,未曾涉及韩剧、美剧、日剧等,具有一定的局限。下一步研究,笔者将会把国外电视剧纳入电视剧冲突的对比研究中来,这样,电视剧冲突的理论体系会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