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动作中的性格呈现:塑造典型的人
别林斯基说:“悲剧里的流血灾变,不是偶然的和外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必然。”这种内在的必然就是指人物性格和特定环境形成的冲突必然性。电视剧中的终极景象是人物形象,典型性格塑造是戏剧艺术的灵魂,对此,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就说过,“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可以说性格是叙事艺术通用的价值取向。但是,电视剧人物塑造,却和其他叙事艺术的人物塑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管是方式还是作为人物性格的内涵本身,与小说、电影都很不一样。
如果说动作是冲突和人物之间的外在中介,那么性格则是冲突和人物之间的内在中介。没有性格,人物难以树立,冲突自然就无法生发。冲突引发的人物动作最终由性格决定并生动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正是从这点上说,性格是冲突和人物的桥梁。
人物性格是由复杂多维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决定的,因此人物性格的复杂具有天然性。“美恶并举”被列为文学创作(主要指小说)中性格塑造的审美原则之一,就是要忠实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但是电视剧艺术形式,并不主要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而是表现人物某一种或几种占主导作用的性格,以此温暖和抚慰受众情感,这种电视剧人物塑造的特性被众多的理论家论述过,有学者主张扁形人物是电视剧人物形象的主要类型,另有学者主张椭圆形人物是电视剧人物形象的主要类型,也有学者提出了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尖形人物论”。
这些电视剧人物理论都有其正确性和逻辑性,因为电视剧类型风格的多元,必然形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多元。从电视剧艺术的本体特征和传播特征来看,电视剧人物常常是由“主导性格”“辅助性格”和“矛盾性格”组成的三元性格结构。主导性格是人物的主要性格,主导着电视剧“冲突—情节”结构,是电视剧叙事的“黏合剂”,是人物形象感召力的主源,是电视剧人物冲突关系中性格对立的价值体现者。“辅助性格”是帮助“主导性格”养成的显性支撑,没有“辅助性格”,“主导性格”就会失去强有力的说服力。“矛盾性格”是与“主导性格”构成自我对立关系的一种负面性格,往往起到中和“主导性格”的作用,让人物形象更加逼真、立体和丰富。
首先,大是大非彰显主体人物的主导性格。马克思认为“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性格是渗透在人物的动作和动作思维中的。仔细分析电视剧的冲突结构我们就会发现,电视剧的主要冲突动作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剧情段落,这些剧情段落依次构成了电视剧高潮,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情绪高峰,人物的主导性格在大冲突形成的剧情高潮中经过形成、充分展示和贯彻延续三个阶段,获得最终的形塑。电视剧《亮剑》三十集,主要有苍云岭突围、李家坡战役、伏击华北日军军官观摩团、反扫荡、攻打平安县城、赵庄防御战、徐蚌会战、医院养伤、军校学习九个剧情段落。通过苍云岭突围、李家坡战役两次以弱胜强的战役,李云龙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彰显和树立,不管是一炮打掉坂田指挥部,还是掘壕沟炸掉山崎大队的阵地,都是对李云龙智勇双全、敢于啃硬骨头的写照。伏击华北日军军官观摩团、反扫荡、攻打平安县城三个大段落,都是防守中的出击,绝境中寻找生路,与以往的战役不同,这三场战役都是升级战。伏击华北日军军官观摩团,实际上是粉碎敌人摧毁八路军华北总部的阴谋,李云龙剑走偏锋,以一个营的微弱兵力直击核心,消灭了观摩团,挽救了总部的危机。反扫荡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时期,日军以网格化战略实施坚壁清野,骑兵连连长孙德胜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牺牲,战士王喜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牺牲,李云龙和警卫员魏大勇最后被围困,这一段落以三个最后的战斗场面作为叙事重点,将李云龙“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的勇士精神诠释得完美无遗。攻打平安县城是李云龙反手出击的重场戏,城市攻坚战是抗日战争中最难取胜的战役,他以区区一个团的兵力牵扯了整个晋西北战场日、国、共三军数十万人投入战斗,这种大手笔显示了李云龙绝不妥协吃亏的性格和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气势。与老朋友楚云飞交手的赵庄防御战和徐蚌会战是李云龙亮剑精神的贯彻和延续,与精锐之师交手,李云龙运用的是楚云飞眼中的“偷鸡摸狗的勾当”,这是李云龙亮剑精神的升级,即大勇气下的大谋略,他的游戏规则别人永远都赶不上趟儿。正是通过亮剑精神的“形成—充分展示—贯彻延续”三部曲,让李云龙的主导性格塑造得以最终完成。
其次,小是小非中突出主体人物的辅助性格。人物多种性格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辅助性格是围绕主导性格的展示,为主导性格提供性格养成的依据,是人物的性格基础。许三多的憨厚和软弱正是他重情重义的基础,顺溜的固执和爱钻牛角尖是他性格刚毅坚韧的基础。李云龙性格中的不服输、不上当和讲义气,才成就了他性格中的狼性,才能带出一群狼一般的队伍,才能敢于亮剑、胜于亮剑。如果说主导性格及其捆绑的冲突动作是电视剧骨架的话,那么辅助性格及其捆绑的小冲突如同这骨架和骨架之间、骨架和血肉之间的软骨组织,让主要冲突和主要冲突之间、冲突和人物之间能够黏合得更好。《亮剑》在大冲突之间穿插安排了一系列的小冲突,让李云龙处于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之外的辅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李云龙帮助楚云飞平叛钱伯钧部,收缴的枪械装备却赖着不还;楚云飞安排了两个营驻扎在大孤镇,他切断通信和供给;就是日常训练、战士斗气,他都要求讲究真刀实枪分出个输赢来,生怕战士们服输。不论是对上级还是对待友军,他都不服软不认输。在日常话语中,他也是刀子嘴,秀芹牺牲时他说秀芹“你是个急性子,说走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人就没了”,说话都是不吃一点亏的风格,个性味儿十足。
最后,适当地展现主体人物的矛盾性格。作为主体的冲突人物,并不是完美性格的代表,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也可能存在性格上的弱点,和他的主导性格形成矛盾关系,这也是人物自我冲突的重要表现。如果说作为主体人物的主导性格和辅助性格是肯定性因素,那么矛盾性格是否定性因素。马克思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人。黑格尔也论述过人的意识的辩证内容,具有双重性。电视剧要表现这种性格的矛盾性,这既是叙事策略,避免人物走向极端和符号化,也是叙事艺术向现实妥协的方式。人物的正反性格因素相互渗透和交织,尤其是主导性格过于强势时难免“过犹不及”,形成一定的矛盾性格,这是人物性格的辩证法,是人物局限性的体现。李云龙的矛盾性格就在于他的急性和睚眦必报,魏和尚被土匪杀害,他绑了前来劝阻的孔捷,硬是扫平了匪窝、刀砍了凶手,这些都表现了李云龙性格中的弱点,草莽气过重,大局意识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