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放射化学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放射性的发现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环境科学的诞生大约发生在20 世纪60 年代。环境放射化学是放射化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从关注环境放射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2019年8月,我正在大连休假,突然接到席振峰院士的短信,邀请我负责编写北京分子科学中心组织的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我便欣然答应了。回到北京后,左思右想,觉得这个任务很重、很难,因为放射化学涉及的内容太多,而我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涉及的范围又非常有限,组织编写放射化学前沿实在困难。幸好,我从事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行为研究时间较长,对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还算有所了解,便提出负责编写《环境放射化学前沿》一书。事实上,环境放射化学涉及的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土壤、大气、水体、动物、植物等环境介质中的运移、转变、转化等很多过程,20 万字左右的一本书也是很难详述其前沿的。由于中国的环境放射化学研究起步得较晚,尽管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可能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但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本书将重点介绍我国环境放射化学研究中最核心的研究工作,以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一点帮助和了解,这也许是本书的特点吧。本书共有6章,第1章,环境放射化学概论,由北京大学刘春立教授编写;第2章,环境放射性,由兰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侯小琳编写;第3章,环境放射性样品分析方法,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戴雄新研究员编写;第4章,放射性碘和硒在甘肃北山花岗岩及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中的吸附和扩散,由北京大学刘春立教授编写;第5章,Np和Am 的环境行为,由兰州大学郭治军教授等编写;第6章,环境介质中钚、铀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研究,由西北政法大学谢金川研究员编写。全书由刘春立教授统稿。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春立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