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化学前瞻性基础研究·分子科学前沿丛书丛书编委会
总序一
总序二
丛书前言
前 言
第1章 环境放射化学概论
1.1 前言
1.2 环境放射化学的特点及内容
1.2.1 环境放射化学的特点
1.2.2 环境放射化学的研究内容
1.3 环境放射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热点
1.3.1 环境放射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1.3.2 环境放射化学的研究热点
1.3.3 关键放射性核素在水岩体系中的种态及其分布
1.3.4 应用举例
1.4 重要出版物及国际会议
1.5 中国环境放射化学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环境放射性
2.1 引言
2.2 天然放射性
2.2.1 原生放射性核素
2.2.2 次生放射性核素
2.2.3 宇生放射性核素
2.3 人工放射性
2.3.1 大气核武器试验
2.3.2 核事故
2.3.3 核燃料循环
2.3.4 核反应堆运行
2.3.5 其他来源
2.4 环境放射性水平、分布和变化
2.4.1 大气中的放射性
2.4.2 陆地环境放射性
2.4.3 海洋环境放射性
2.5 本章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环境放射性样品分析方法
3.1 放射性计数测量
3.1.1 气体正比计数器
3.1.2 液体闪烁计数法
3.1.3 切连科夫计数器
3.1.4 半导体探测器
3.2 质谱测量技术
3.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3.2.2 热电离质谱(TIMS)
3.2.3 加速器质谱(AMS)
3.3 环境样品的制备方法
3.3.1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和消解
3.3.2 放射化学分离与纯化方法
3.3.3 样品测量源制备
3.3.4 化学回收率测定
3.4 环境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分析
3.4.1 锶-90 与锶-89(90 S r、89 S r)
3.4.2 锕系核素
3.4.3 氚(3 H)
3.4.4 碳-14(14 C)
3.4.5 碘-129(129 I)
3.4.6 锝-99(99 Tc)
3.4.7 铁-55 及镍-63(55 Fe、63 Ni)
3.4.8 镭(226 Ra、228 Ra、224 Ra、223 Ra)
3.4.9 Pb-210、Bi-210 及Po-210
3.5 本章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放射性碘和硒在甘肃北山花岗岩及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中的吸附和扩散
4.1 甘肃北山花岗岩及其性质[1]
4.1.1 花岗岩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4.1.2 花岗岩的矿物及化学组成
4.1.3 花岗岩表面官能团分布
4.1.4 花岗岩表面电荷分布
4.1.5 花岗岩岩粉的比表面积测量
4.1.6 花岗岩岩片的孔隙率测定
4.2 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及其性质[2]
4.2.1 膨润土的性质分析
4.2.2 高庙子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
4.3 放射性碘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
4.3.1 批式吸附实验
4.3.2 碘的种态
4.3.3 单矿对吸附的影响[5]
4.3.4 固液比的影响
4.3.5 酸度的影响
4.3.6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4.3.7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4.3.8 碘在高庙子膨润土上吸附的主要结论
4.4 碘在高庙子膨润土中的扩散[2]
4.4.1 实验材料
4.4.2 毛细管法实验装置
4.4.3 毛细管机械装填装置的设计与加工
4.4.4 扩散源液容器的选择
4.4.5 毛细管内压实膨润土可控取样装置
4.4.6 毛细管法扩散实验
4.4.7 碘在压实膨润土中的浓度分布
4.4.8 碘在高庙子膨润土中扩散研究主要结论
4.5 硒在膨润土中的吸附[7]
4.5.1 固液比对硒在高庙子膨润土中吸附的影响研究
4.5.2 酸度和氧浓度对硒在高庙子膨润土中吸附的影响
4.5.3 离子强度、温度和载体浓度的影响
4.6 硒在高庙子膨润土中的扩散
4.6.1 硒在不同压实密度膨润土中的扩散
4.6.2 pH及氧气浓度对扩散的影响
4.6.3 硒在膨润土中吸附和扩散研究的主要结论
4.7 硒在甘肃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和扩散[1]
4.7.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7.2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4.7.3 批式吸附实验
4.7.4 硒在北山花岗岩中吸附和扩散的主要结果
4.8 放射性核素在高庙子膨润土及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和扩散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第5章 Np和Am的环境行为
5.1 引言
5.2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
5.2.1 氧化物上的表面配位模型
5.2.2 黏土矿物上吸附的表面配位模型
5.2.3 复杂吸附剂上吸附的表面配位模型
5.2.4 Am(Ⅲ)/Cm(Ⅲ)的吸附行为
5.2.5 Np(Ⅴ)的吸附行为
5.3 Np和Am的扩散
5.4 Np和Am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
5.4.1 腐殖质的基本性质
5.4.2 腐殖质与Np、Am的相互作用
5.4.3 腐殖质的配位模型
5.4.4 腐殖质对Np和Am吸附和运移/迁移的影响
5.5 在地下实验室条件下Np和Am的迁移行为
5.5.1 瑞典阿斯坡(ÄsPö)地下实验室
5.5.2 瑞士格里姆瑟尔(Grimsel)地下实验室
5.5.3 比利时摩尔(Mol)地下实验室
5.6 本章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环境介质中钚、铀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研究
6.1 引言
6.1.1 钚
6.1.2 铀
6.2 实验研究
6.2.1 环境介质
6.2.2 土壤胶体提取
6.2.3 钚(Ⅳ)聚合物制备
6.2.4 钚迁移实验平台
6.2.5 希瓦氏菌培养
6.2.6 钚分析方法
6.2.7 铀分析方法
6.3 结果及结论
6.3.1 钚(Ⅳ)在土壤介质表面的吸附
6.3.2 三元体系中钚的分配
6.3.3 钚假胶体稳定性
6.3.4 钚假胶体的移动能力
6.3.5 钚假胶体的移动速度
6.3.6 非饱和介质中钚假胶体的运移行为
6.3.7 钚真胶体稳定性
6.3.8 钚真胶体的移动能力
6.3.9 钚(Ⅳ)微生物还原
6.3.10 铀(Ⅵ)微生物还原
6.4 本章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