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腐殖质与Np、Am的相互作用

5.4.2 腐殖质与Np、Am的相互作用

“溶解态”的腐殖质与次锕系离子可以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腐殖质与次锕系离子的配位作用受溶液p H、离子强度以及次锕系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配合物稳定“常数”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章英杰等[119]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p H 的变化与Am(Ⅲ)腐殖质配合物稳定常数之间的关系。Müller和Sasaki[120]发现,Ca2+会阻碍Np(Ⅳ)与FA 的 配 位 作用;他 们 还 对 文 献 中[121129]报 道 的 关 于Np(Ⅴ)、Am(Ⅲ)、Cm(Ⅲ)等次锕系离子与FA 及HA 的配合物稳定常数进行了总结。Nagao等[130]研究了Am(Ⅲ)在不同大小HA 上的配位作用,发现Am(Ⅲ)与HA 配位能力与HA 分子的大小呈正相关,配位作用受HA 分子尺寸分布和官能团类型的影响。Wall等[131]的研究表明,Am(Ⅲ)-HA及Am(Ⅲ)-FA 的表观配合物稳定常数均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Seibert等[124]发现,在一定pH 和HA 浓度下,低浓度的Np(<10-11mol/L)与HA形成的配合物比高浓度Np(>10-7mol/L)形成的配合物具有更大的稳定常数。此外,EXAFS和TRLFS是深入理解次锕系核素同腐殖质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132133]

腐殖质通过与次锕系核素的配位作用,可形成放射性胶体,从而影响次锕系核素的种态分布和环境行为。例如,史英霞等[134]提取、纯化了大亚湾地区3m 以下土壤中的HA,发现90%的HA 分子在胶体尺寸范围内,可与237Np、238Pu和241Am 形成放射性假胶体,这种假胶体的比例随HA 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基于化学平衡软件VisualMinteq[135,136]中的关于描述腐殖质与金属离子配位作用的NICA Donann模型,图5-7给出了HA 胶体对Am(Ⅲ)物种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当体系中没有HA 胶体存在时[图5-7(a)],低pH 下Am(Ⅲ)主要以Am3+形式存在,随着pH 的升高,水解产物AmOH+、Am(OH)3(aq)依次成为Am(Ⅲ)的主要种态。在存在HA 的体系中(CAm(Ⅲ)=1.0×10-6mol/L,CHA=5mg/L)[图5-7(b)],HAAm 配合物在pH=3~10内占有较大比例,是Am(Ⅲ)的主要种态。

图5-7 HA 胶体对Am(Ⅲ)在溶液中种态分布的影响

CAm(Ⅲ)=1.0×10-6mol/L,I=0.1mol/LNaCl

此外,腐殖质有可能还原具有氧化性的次锕系离子。腐殖质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半醌基等基团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但是,因腐殖质结构的复杂性,其还原电势难以准确测量。在实验室条件下,腐殖质的还原电势为0.5~0.7V[115]。Aeschbacher等[137]测得在pH=7时HA 的表观标准还原电势为0.15~0.3V。腐殖质对次锕系离子的还原作用,受自身有机骨架排列方式的影响,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对于同种因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腐殖质对次锕系离子的还原作用也受pH、氧气含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均证实[138140],腐殖质可将Pu(Ⅵ)还原为Pu(Ⅴ)和Pu(Ⅳ),可将Np(Ⅵ)还原为Np(Ⅴ)。Shcherbina等[141]的研究表明,腐殖质对Pu(Ⅴ)和Np(Ⅴ)的还原能力,与其化学结构中所含醌式结构单元数目成正比。此外,电位滴定法曾经被广泛用于HA 和FA 与各种金属离子配位稳定常数的测定[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