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环境放射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1.3.1 环境放射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纵观国内外从事环境放射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环境放射化学主要包含以下研究内容。

(1)环境放射性研究。这主要指的是研究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以及浓度变化趋势,以便评价和分析环境放射性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放射性研究通常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处理和分析。由于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类环境样品的组成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建立比较统一的样品采集、保存、处理和分析方法。鉴于不同实验室的人员组成及素质不同,要求经常进行不同实验室间的样品测量结果比对,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或方法误差。开展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环境放射性研究工作需要依托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全国多家单位和部门的协作。

(2)环境放射性样品分析。由于环境介质的组成相当复杂,且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深度的土质成分也不尽相同,而环境样品中放射性物质的量通常是很少的,通常小于10-7mol/kg,这就给准确分析环境样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带来挑战。不同核素的化学性质和核衰变方式不同,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在种态也不尽相同,这也给环境放射性样品的分析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针对不同核素的核衰变性质和化学性质建立相应的样品采集、处理、分离和分析方法,以便给出合理的测量结果。因此,准确给出环境放射性样品的浓度水平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将永远是环境放射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3)关键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吸附、扩散和迁移研究。这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人工放射性物质的盘存量在不断增加,放射性物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并掌握关键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吸附、扩散和迁移规律,对探究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运移行为至关重要,可为评价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前两部分的研究内容分别在第2章和第3章有详细介绍。这里就环境放射化学在放射性废物处置领域的应用作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