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在地下实验室条件下Np和Am的迁移行为
2025年10月13日
5.5 在地下实验室条件下Np和Am的迁移行为
在开展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有关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要建造地下实验室(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URL)并开展URL条件下的实验。建造和运行地下实验室的目的包括:进一步研究预选场址的可行性,开展场址特性研究,对普通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现场”验证,通过现场试验完善处置技术等[172]。地下实验室分为普通地下实验室和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两类。前者是为了现场研究而建设的纯粹的实验室,后者则被考虑将会扩大并改建为真正用于处置高放废物的处置库。
开展处置化学研究是建造高放废物地下实验室的中心目的之一。URL条件下的处置化学研究主要包括:①地下围岩、地下水和裂隙填充物的特性研究;②废物固化体在处置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固化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浸出研究,废物容器的腐蚀研究,废物容器-回填材料-地下水耦合反应性研究;③现场条件下关键放射性核素在缓冲/回填材料、围岩上的吸附、解吸和扩散行为研究;④现场条件下胶体对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影响研究,现场条件下的示踪实验研究等。
西方国家已经利用建成的用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的地下实验室,开展了包括次锕系元素在内的代表性放射性核素的处置化学研究。这里仅简要介绍3个欧洲的地下实验室(瑞典ÄsPö、瑞士Grimsel、比利时Mol)开展的次锕系元素处置化学方面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