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傻死、笨死或蠢死,我的切身感悟

千万不要傻死、笨死或蠢死,我的切身感悟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孝顺,其父亲患有冠心病,常感浑身发冷和脚底冰凉,为此他买了个高级电热足浴盆送给他父亲。他父亲很高兴,但是第3次泡脚时发生了心绞痛,幸亏及时采取措施,才避免了严重后果。

我曾因为冠心病多次经历“鬼门关”,在庆幸自己还活着的同时,也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好端端一个人,不到60岁就悄然患上重病,在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就突然面临死亡?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一方面注意在看病或住院时请教医生,另一方面购买一些医学、养生书籍开始认真阅读学习。通过学习使我获得不少医学知识,同时也引发许多感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感悟就是:原来像我一样,许多人对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掌控,其实都是非常的无知、无奈和无助,许多人在工作上好像很有智慧,但在养生方面却是孤陋寡闻、相当的弱智。

大家都知道人类自然寿命极限在100多岁,但现实中真正能活到100岁的人并不多,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很小的。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许多人活不到100岁的原因,假定把天灾、人祸、事故、战争和某些严重遗传疾病等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排除,当然也应把那些为了人民忘我奉献生命的情况排除,这样就不外乎还有以下3种类型的死亡原因:

第1种类型是“傻死”的;

第2种类型是“笨死”的;

第3种类型是“蠢死”的。

我的这种说法,并非想哗众取宠,也不想危言耸听。这样说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有警世的用意,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大家都不想承认和面对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客观地想一想,就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大量的实例支持我的这种说法。

下面我就分别举例说明。

第1种类型是“傻死的”。“傻”是我们通常对一个缺乏知识的人的俗称。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孝顺,其父亲患有冠心病,常感浑身发冷和脚底冰凉,为此他买了个高级电热足浴盆送给他父亲。他父亲很高兴,以为烫烫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第1次烫过30分钟后感到心脏不舒服,第2次仍是如此,第3次发生了心绞痛,幸亏及时采取措施,才避免了严重后果。后来他父亲干脆把这个足浴盆送人了。当他告诉我这件事时,我对他说:“你们真是太傻了,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肌本来就缺血,长时间烫脚,血液都跑到下肢及皮肤上了,心肌不就更缺血了吗?早就有专家对老年人提出不要长时间烫脚或泡澡的忠告,难道你们没听说过一位著名的影视明星,就是洗桑拿浴时心肌梗死去世的吗?”听我这样一说,我的朋友恍然大悟,他感慨地说:“缺乏养生知识真是会要人命的。”

我年轻时没得过什么大病,自然对养生知识学习不够重视,总认为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到55岁时不知不觉患上严重胆结石、重度脂肪肝和严重高血压,我仍不以为然,除了有时吃降压药外,就没采取什么措施,结果58岁时因严重心绞痛住院,被诊断为冠心病。如果事先我能了解脂肪肝的警示意义和高血压的实际危害,并尽早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冠心病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当时我不具备这些养生知识,假如我真的就这样死了,那不也是“傻”死的吗?

其实,养生知识并非医生专利,为对自己生命负责,每个人都应学习和掌握养生知识,并且这样的知识越多越好。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养生是需要有很多知识的。

第2种类型是“笨死的”。“笨”是我们通常对一个缺乏能力的人的俗称。

我有一位老同学烟瘾特别大,每天都要抽两包烟,几十年过后肺部常感不适,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诫他说:不要再抽烟了,抽烟危害极大。大家看他边抽烟边咳嗽的样子,也劝他戒掉烟,但他说:抽了几十年,戒不掉了。再过一段时间,他被查出肺癌已至晚期,手术后没几年就去世了,终年58岁。

我还有一位老战友,平日很喜欢吃肉,特别是对羊肉感兴趣,一顿能吃1斤多,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应酬较多,常常大量喝酒,一次能喝1斤多白酒,久而久之患上了胃病。医生和同事们都劝他少吃荤菜,不要喝酒,但他缺乏改变已有生活方式的决心和能力,照旧吃喝不误,最终被查出胃癌,虽做了手术,但没过几年癌细胞全身扩散,不久就去世了,终年不到60岁。

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致使人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生活方式,这都是致病折寿的危险因素。而拒绝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又是非常不容易的,没有很大的决心和很强的能力,则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养生是需要有很强能力的。

第3种类型是“蠢死的”。“蠢”是我们通常对一个缺乏智慧的人的俗称。

2003年,被称为“排毒教父”的林光常,以《无毒一身轻》等著作,在台湾掀起饮食养生浪潮,大陆很多城市纷纷邀请他去演讲,许多患者看了他的书或听了他的演讲后,就不再求医问药,完全按他的饮食养生方法治疗癌症。结果台湾有一位患者由于癌细胞扩散导致死亡,家人为此诉诸法律,最终伪养生专家林光常被判刑。但人死了不能复生,这就是缺少识破伪科学的慧眼,付出生命惨痛代价的典型案例。而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2010年,被称为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在全国又掀起一波饮食养生大潮,短短几个月时间,该书销量高达数百万册,请他咨询的预约费就高达3000元,他推崇的所谓良方,如吃生茄子、白萝卜及喝绿豆汤就能医治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和癌症等,也不胫而走,流传大街小巷。许多人为防病治病,购买大量绿豆,助推绿豆在很短时间内价格翻番,每斤高达十几元。很多人从此不再求医问药,结果导致旧病复发。幸亏在有关行政部门干预下,这场闹剧及早收场。如果人们盲目相信不科学的养生保健信息,延误了治疗导致死亡,那不也是“蠢”死的吗?

2010年6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谈到“张悟本事件”时说:中国只有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缺乏养生智慧,不能识破伪科学的养生保健信息。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养生是需要有较高智慧的。

综上所述,所谓“傻死的”“笨死的”和“蠢死的”人,即那些不能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人类自然寿命的人,其实就是缺乏养生的知识、能力和智慧的人。

可能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并没有多少养生知识,不也能健康长寿甚至活到100岁吗?我认为这样的人的确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和山林地区,有不少人并无多少文化,但也能健康长寿甚至活到100岁。从主观上看,他们可能不具备多少养生的知识、能力和智慧,但从客观上讲,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适宜养生,生活方式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符合了科学养生,因此才能健康长寿。而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绝大多数人无法突破众多养生认识误区,不能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养生方法,也就不能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人类的寿命。

所以,为了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突破各类养生认识误区,最大限度地避免“傻死”“笨死”和“蠢死”,就非常有必要学习养生知识,强化养生能力,提高养生智慧。

所谓智慧,即是对某种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快速处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包含了知识和能力,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智慧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任何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都可以逐步提高智慧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