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典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
原来,我是典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
原以为我只是血压高一点,血脂高一点,胖了一点,冠心病离我还很遥远。其实,我已是典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每一项因素都是高危因素,都具有独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合并得越多则风险越大。
西医在与心脑血管疾病斗争中认识到,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简称“三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科研不断进步,西医又发现肥胖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与“三高”相比毫不逊色。
针对这些现象,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于1998年首先提出X综合征,即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X综合征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疾病,而不是某一种独立的疾病。它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压,而是既有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较单一病更为复杂。患了代谢综合征,就好比身体已经处于糖尿病、冠心病的悬崖边,稍有不慎就会坠向危险的深渊,但如果能够及时“悬崖勒马”,有效防治代谢综合征,也就能够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代谢综合征的每一项因素都是高危因素,都具有独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合并得越多则风险越大。所谓有效防治代谢综合征,应该是对其每一项因素都能做到有效防治,只有坚守住每一块阵地,才能坚守住整个防线。
世界许多国家的医学机构专门制定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004年,我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制定了代谢综合征的4条诊断标准,若符合以下4条中的3条或全部者,即可确诊为代谢综合征。
1.肥胖:体重指数(BMI)大于或等于25。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2.高血糖: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吃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抽血测得的血糖值≥6.1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值≥7.8mmol/L,即可诊断为高血糖。其中mmol/L读作“毫摩尔每升”,是计量血糖的单位。
3.高血压:高压(收缩压)≥140mmHg,低压(舒张压)≥90mmHg。其中mmHg读作“毫米汞柱”,是计量血压的单位。
4.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其中mmol/L是计量胆固醇的单位。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LDF)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即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2.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任2项。
(1)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0.9mmol/L,女性<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
(4)空腹血糖(FPG)升高:FPG≥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5.6mmol/L,则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但是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把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代谢综合征新定义,与我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相对照,可以看出诊断项目几乎完全相同,但诊断标准要求更高了。
回顾代谢综合征定义的提出和诊断标准制定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正是由于代谢综合征是多项代谢疾病的汇集,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巨大,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警示和预告作用,所以西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策略就是:把防治代谢综合征作为一条最重要的防线。
我认为,代谢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和诊断标准的制定,对我们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与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起码包括以下4点:
一是让我们懂得了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是什么。
二是让我们知道了自己与心脑血管疾病距离有多远。
三是让我们明白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有哪些。
四是让我们悟出了养生的关键是维持代谢正常水平。
2006年10月,我因严重心绞痛第一次住院,被初步确诊为冠心病。从当时住院检查情况看,我有3项指标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一是体重超重,体重84公斤,身高1.8米,体重指数=84÷1.82=25.92(>25);二是高血压,高压(收缩压)150mmHg,低压(舒张压)95mmHg;三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仅为0.80mmol/L。可见,我就是典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
但因我没有早点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没有提高防范心脑血管病的警惕性,也没有积极坚守防治代谢综合征的重要防线,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恶果。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其实,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代谢综合征的概念并不熟悉,因为除了北京等大城市极少的大医院设有代谢综合征科室,其他绝大多数医院都没有设立这样的科室,只是对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分别在相应的科室进行诊治。
不可否认,在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下,如果再不加强教育和宣传,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很难引起对代谢综合征的关注和认识,对相关诊断标准也不会了解和熟悉,更不利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最为关键的是,一般人不晓得这些疾病都源于代谢紊乱及其防治措施,因此就不能认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危险,从而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防治。
其实,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非医生的专利,学习和了解这些标准及相关知识也并非什么难事。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通过学习,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或是有代谢疾病家族史的人以及患有代谢疾病的人,都应熟悉和掌握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状况的基本方法,知道自己距离心脑血管疾病有多远,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多大,这样才能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养生保健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