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以外的运动,关键在于动起来

散步以外的运动,关键在于动起来

散步运动是养生效果非常好的一种有氧运动方式。但如果觉得散步有些单调,还可以尝试更多的运动方式,关键在于动起来。

大家耳熟能详的慢跑、骑自行车、跳交谊舞、打太极拳、游泳、爬山、打乒乓球和做广播操等运动,也都属于有氧运动,对防治疾病、养生保健,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了解这些运动的特点,认清其优势及局限性,并做到扬长补短,才能寻找到最佳的运动组合方式。

下面就对以上一些有氧运动分别作简要分析。

慢跑。

慢跑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其养生保健效果与散步运动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例如慢跑运动能使人体吸入更多的氧气,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更加有效,也更能够满足年轻人的健身需求等。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慢跑运动中如若掌握不好,可能会因颠簸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骑自行车。

我有一位老同学,从小就酷爱各项运动,尤其喜爱骑自行车运动。2008年退休后,他常与朋友结伴骑车旅游,从山东省济南市出发,南到过海南岛,东到过上海、杭州,北到过黑龙江,4年多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告诉我说,经常地长时间骑自行车锻炼,使自己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心脏功能,而他的三个弟弟平时都不爱运动,加上家族遗传影响,现都已患上冠心病,较大的两个弟弟均已安装支架,其中一个还是从心梗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的,最小的弟弟身高不足1.8米,体重却超200斤,近年来也常感心脏不适。

我对他说,你有冠心病家族史,但你用坚持运动牢牢封闭了潘多拉盒子,不让基因缺陷这个魔鬼兴风作浪,这是你不幸当中的万幸。

他还告诉我,经常长时间骑自行车,会引发前列腺肿大和发炎等问题,最近他自己已经有感觉,根据最近的体检结果,医生也已告诫他,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打太极拳。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一致认为,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防治多种慢性疾病,例如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神经衰弱、失眠和胃肠等疾病,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男女老少都能适应打太极拳运动,尤其是各种慢性病患者尤为适宜打太极拳,因为其动作通常较为舒缓。

进行太极拳运动须注意以下两点:

1.要学习掌握正确规范的动作要领。因为打太极拳容易,而要打好太极拳则并不容易。太极拳运动的要求较高,要领比较难把握。最好能师从专业教师或有高人指点,否则不得规范要领,就无法达到较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2.要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因为打太极拳运动通常属于运动量较小的有氧运动,其健身效果要靠日积月累方能显现,所以,只有坚持长期的太极拳运动,方能取得理想的防病治病效果,而缺乏恒心则是不可能获得预期效果的。

游泳。

游泳能使肢体肌肉得到全面锻炼,对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养生效果十分有利,不会对关节造成大的损伤,能强化心脏功能,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但对于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通常心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导致心肌已相对缺血,游泳时极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心肌缺血,从而加大心肌梗死的风险。

我有一位亲戚年近60岁,心脏功能比较好,但因膝关节患有骨质增生,只好选择到游泳馆游泳健身,他通常游过30~40分钟后,都要到热水池中泡一泡,有一次泡的时间较久,站起来后突然感到胸闷和头昏,并差一点跌倒。他问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对他说:年纪较大的人,游泳速度宜慢不宜快,并应注意加大呼吸深度,保证身体始终有充分的氧气供应,以防止心脏和大脑缺氧。游泳后不宜长时间泡热水,否则全身血液会流向四肢及皮肤表面,从而造成心脏和大脑缺氧,如果再突然站起,就势必会有胸闷头昏的感觉。他听了我的话后觉得有道理,此后注意这个问题,就再没出现过类似情况。

爬山。

爬山运动和游泳运动一样,既可是有氧运动,也可是无氧运动。当以较慢的速度沿着较缓的坡爬山时,即为有氧运动;当以较快的速度沿着较陡的坡爬山时,则为无氧运动。

健康的年轻人,正值身体成长时期,体力和精力较旺盛,代谢能力也较强,在爬山运动时可把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既可获得养生保健效果,也能使大腿和小腿肌肉得到锻炼,尤其是对强化心肺功能,其效果会比其他有氧运动更为有效。

老年人和患心脑血管病的人,在参与爬山运动时,一定要选择较缓的山坡,并以较慢的速度行进。如遇较陡的山坡应走“之”字形路线,以把较陡的山坡化解为较缓的山坡爬行。在整个爬山运动中,要始终保持稳定的较慢的速度,既要沉住气又要深呼吸,这样才能保证爬山运动中氧气的充分供应。

跳交谊舞。

一般来说,除了某些专业舞蹈外,跳各种舞都是有氧运动,对养生保健均有裨益。

跳交谊舞时,在音乐的伴奏下,既能健身减肥,又能欣赏音乐、陶冶情操,还能排解精神压力,对防止各类疾病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对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参与跳交谊舞时,则应十分注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而且,最好在公园和露天广场跳舞,而不宜在人多空气污染严重的室内舞厅跳舞,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打乒乓球。

除了专业运动员训练比赛,通常普通人打乒乓球皆为有氧运动。

打乒乓球运动,是男女老少都适宜参与的健身运动。与其他有氧运动相比,打乒乓球运动有以下三个突出的优点:打乒乓球是与对手竞技,不容易觉得枯燥无味;全身肌肉皆能得到适宜强度的锻炼;手脚配合要紧密,能够有效锻炼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

须注意的是,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打乒乓球运动时,应量力而行,不宜长时间地参与较为激烈的竞赛性的打乒乓球运动。

做广播操。

做广播操是有氧运动。广播操的动作通常都是体育运动专家研究设计的,肯定对促进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除卧床不起的病号,几乎所有人都适宜于做广播操运动,尤其适宜于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和在校的学生

做广播操是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有效活动筋骨,疏通血脉,锻炼肌肉,放松心情,消除精神疲劳,对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做广播操运动受到运动时间和强度的限制,其防病治病的养生保健效果,与其他的有氧运动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你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运动。

每一项有氧运动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在民间还有许多养生高人,他们从实际出发,独创了适合于自己个性特征的养生运动,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也都获得了神奇的效果。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节目介绍了袁茸二老先生的养生经验。袁老出生于1913年3月,自创的“扁担操”和“抖腿”运动,已分别坚持了73年和43年。所谓的“扁担操”,即以扁担为武器,按照自创的武术套路,不停地来回舞动30~40分钟;所谓的“抖腿”,即两手撑在长条凳上,把整个身体悬空,再抖动腿部1000下。他每天坚持自创的运动之外,还进行穴位按摩,饮食上只吃家常菜,多吃稀少吃干,多吃鱼少吃肉,经常读书看报,年近百岁耳不聋眼不花,还能与年轻人角力掰手腕。

主持人洪涛在节目最后说:“袁老先生养生成功的经验在于,长期坚持了适宜自己的养生运动及方法,有效改善和提高了人体代谢能力,从而推迟了人的衰老过程。”

《中华医药》节目还介绍了很多运动养生高人的成功经验,例如72岁的踢毽子的“毽王”范怡远、75岁的跑步滚铁环的马裕华等,他们都是常年坚持适宜于自己的运动,因此都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可见,成功的养生运动是不拘一格的,关键就在于适合于自己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