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早发现身体预警就好了
要能早发现身体预警就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养生知识是多么的贫乏,警惕性是多么的低下。事实上,早在住院前,我的身体已经为我一次次发来了预警信号。
2007年2月,我因为心绞痛第3次住进医院,在医院走廊的健康宣传栏中,我看到有关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科普小知识。那时我觉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个陌生名词与我关系并不大,距离可能还很遥远,于是也就没有将心血管疾病与自己联系在一起。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养生知识是多么的贫乏,警惕性是多么的低下。事实上,早在住院前,身体已经为我一次次发来预警信号:一是有时我突然感到体力大不如从前,走路稍多或爬一两层楼就特别累,心脏狂跳不已,这时我认为可能是由于年龄大了体力差的原因;二是时常会感到左胸口有些发闷,这时我认为可能是没休息好或天气不好的原因;三是偶尔会感到左胸内隐隐作痛,一般仅持续几十秒钟,这时我认为可能是岔气了或肋间神经痛的原因。我唯独没想到的是,这些症状都是心肌缺血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发生在我的心脏血管里,自己可能已经患上了冠心病。
同样,脑血管疾病早期也会有一些身体感觉,例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忘事,尤其是近期和瞬间的记忆力明显下降;经常出现头痛或头昏的感觉,特别是早起后,由于血黏稠度增高,头脑长时间不能清醒。这些现象,都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血管狭窄,致使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另外,如果突然不能清楚地说话和表达,身体一侧或两侧突然出现活动困难和行动迟缓,甚至连茶杯都拿不住,一只眼睛突然看东西模糊或发黑等,这都说明脑部已经出现较严重的病变,如继续进展,就可能发生脑梗死。
那些像黏稠的粥一样的东西,逐渐地在我的血管上越积越多。我的心脏血管在悄悄地变狭窄,而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但在身体负荷加大,需要心脏更大地供能时,比如爬楼、跑步等运动,心脏肌肉的血液供给就明显不足,就会感到胸口不舒服,如果再加剧,就会发生心绞痛,严重时则会发生心肌梗死。
从毫无症状到心肌梗死,常常没什么过渡,或者像我一样有一些容易被忽视掉的症状。心血管或脑血管动脉硬化而导致的狭窄,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哪一天它就会引爆。
我是58岁时发生严重心绞痛的,很多看似健康的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像我以前一样,总觉得冠心病与自己没关系。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让心肌缺血的,但它一旦发作,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现实表明,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心肌梗死过早离开人世。著名影视剧作家梁左44岁,台湾知名创作歌手马兆骏48岁,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46岁,都是因为心肌梗死猝死;南京一家IT外企中层经理,仅30多岁就心肌梗死猝死。近年来猝死的案例逐年增多,且三成多都是中青年,年龄在35至59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