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血瘀体质

原来,我是血瘀体质

认真学习判断自己体质类型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特性,这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2012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介绍了一例中西合璧治疗癌症的案例。62岁的吕文书患有危险性较大的小细胞肺癌,由于肿瘤极靠近心脏无法全部切除,在西医实施肿瘤切除手术时就留下了10%的残余,如果不再进行治疗,用不了多长时间,肿瘤势必又会长大,于是她开始喝中药,3个月后再检查时发现,肿瘤不仅没再长大反而变小了,手脚冰凉等不适症状也都消失了。中医介绍治病思路时指出,由于患者的寒湿体质与癌症有密切关系,因此所服的中药在抗癌的同时,也有祛寒邪、扶正气的功效,把寒湿体质向热的方面调整,以破坏癌细胞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主持人在总结时说:“中医从宏观着眼,从根本入手,是治疗该疾病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西医和中医各具所长,中西合璧是防治疾病的最佳途径。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中医养生和饮食养生中,应从宏观上着眼,从根本上入手,利用中药和食物的偏性,纠正身体或某些脏器的偏性,尽力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这样才能更好地取得防病治病的养生保健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判断自己体质类型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特性,这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黄帝内经》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在于某一或某些脏腑的阴阳失调,或表或里,或寒或热,或虚或实,因此谨察、调整、平衡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其正常阴阳和谐平衡状态,就成为中医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把中国人的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其类型名称及表现分别如下:

1.平和体质:精力充沛,健康乐观。

2.阳虚体质:手脚冰凉,身体怕冷。

3.阴虚体质:手心发热,阴虚火旺。

4.气虚体质:气短少力,容易疲乏。

5.痰湿体质:身体肥胖,大腹便便。

6.湿热体质:面色油腻,长痘长疮。

7.血瘀体质:面色晦暗,脸上长斑。

8.气郁体质:多愁善感,郁郁不乐。

9.特禀体质:容易过敏,喷嚏流泪。

其中的平和体质属于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而其他体质都分别与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实际中,有些人的体质类型并不典型,他们可能具备其中一个、两个或更多类型的体质及表现。例如我本人患冠心病,首先具备了血瘀体质的表现,可我面色不晦暗,脸上未长斑。一位名医堂的老中医说我是痰湿体质,可我身体不肥胖,没有大腹便便。从一段时间患口腔溃疡的情况来看,我明显还具有湿热体质的表现;另外,我身体肯定还有阴阳失衡的其他一些表现。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在一定的时间突出一个重点进行调理。

参照以上9种体质的类型及表现,也许大多数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如果我们能够在医生的帮助下,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到底属于何种体质以及达到什么程度,那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养生保健措施,从身体整体上进行调整,以改善体内的环境,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任何疾病,一定都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