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检查我的冠心病
中医怎么检查我的冠心病
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检查方法,可以对心脑血管疾病做出大体上的诊断,简便易行。传统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其独特的认识。
一望:我耳朵上就有明显的冠心沟。
望诊,即医生看患者的神态,胖瘦、舌苔、唇色、面色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查方法。
患有冠心病的人,从表面上看与普通健康人并无多大的区别。但肥胖的人尤其是向心性肥胖的人,即那些有啤酒肚的人,患冠心病的比例偏高,并且往往会气色不好,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的现象。
患有冠心病的人,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心脏搏动无力,全身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血液中含氧量较低,因此通常舌头发暗,舌苔厚腻,嘴唇发紫,鼻梁上端有横纹并发乌色。
患有冠心病的人,通常耳垂上都有一道深沟,称为冠心沟。我耳垂上的冠心沟就非常明显。记得第一次医生向我指出这一点时,我感到莫名其妙,并不以为然,后来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消息,才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美国的一家科研机构对5000多人的调查统计结果证实,冠心沟较深的人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比例达到90%左右,反之,冠心沟不明显的人未患冠状动脉硬化的比例达到91%左右。那么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冠状动脉硬化后,心肌不能获得足够血氧,心脏搏动力量会降低,因此为远端毛细血管供血就会减少,就造成耳垂养分供应缺失,长此以往耳垂皮肤就出现皱折,最终形成了冠心沟。
如果耳垂上出现一条“小沟”,说明患有冠心病或有发生冠心病的危险
也有的中医检查时,会看手掌心纹路线的变化情况,例如生命线下端若出现三角形的纹路,则说明曾发生过心肌缺血现象。还有的中医看握拳后手掌再迅速伸开,此时发白的手掌能不能快速地泛红,若能则说明血管弹性较好,身体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若不能则说明身体已发生动脉硬化。
二闻:口臭可能是因为心火旺。
闻诊,即医生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病人的气味,借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诊查方法。
医生听患者说话声音强弱,可以判定属实证或虚证。例如患者说话声音低弱,则说明多属虚证和寒证,反之,则为实证和热症等;听呼吸、听咳嗽、听打嗝等,也能帮助判断病情。
医生闻患者口气、体味、伤口、大便或小便等气味,可以判定疾病性质和严重程度等。若有口臭,说明牙齿或肠胃可能有问题,有冠心病的人通常心火比较旺盛,口臭也会比较严重;若身体汗液中散发出腐臭气味,说明已患有较为严重的糖尿病等。
白求恩大夫就曾用闻八路军战士伤口、大便等气味的方法,判断其受伤严重程度,再据此决定手术方案。这既反映了白求恩大夫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也说明了闻诊的重要性。
三问:我习惯提前将情况写下来。
问诊,即医生询问病人或家属,借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查方法。
我几次看中医,通常门诊医生都会问这么几个问题,例如:有什么症状,生活习惯怎么样,家族史;在哪些医院看过病,做过什么检查,诊断结果是什么,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以及其他脏器有没有患过病等问题。
由于医生每天要接诊很多病人,所以,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让医生了解情况,保证我的就诊效果,我常把我患病的诊断结果、医生曾经为我开过的药、目前正在服用的药及其效果与感受等工整地写在一页纸上,看病时先将它呈给医生看,使医生能很快就掌握我的基本情况,并把精力集中在问诊的关键问题上。
有一次,一位老中医仔细询问我患重度脂肪肝、胆结石和肾结石的情况,当我问他:“这些病对冠心病有影响吗?”他对我说:“传统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有机联系和互相影响的,任何其他脏器功能损伤或患病都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只有通过分型辨证,找到患病的根源,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综合治疗,才能最终获得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这样看来,传统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对我们养生治疗疾病也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四切:脉搏情况反映心脏功能。
切诊,即医生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触摸按压或者把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传统中医认为,脉是血液汇集的地方,脉象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例如《黄帝内经》说“涩则心痛”。专家解析为:脉涩表明血少气滞,会出现心痛的症状。我在心绞痛严重的时候,看过两位老中医的门诊,他们把我的脉时都皱着眉头,反复多次按摩,并说我的脉搏跳动比较衰弱无力。
2007年下半年,在心绞痛发作比较频繁的阶段,我在西医的建议下做了多项检查,均未获得明确的诊断结果。于是,我就挂了一位老中医的门诊号。他运用四诊方法对我进行了检查,迅速地做出了大致的判断,认为我患有冠心病,但发展到何种程度,还难以确定,就建议我再做冠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确诊,但看我犹豫不决,于是就建议我先做64排双源CT检查,并告诉我说:某医院刚引进了这种新设备,检查准确程度较好,仅次于冠脉造影,但不会有什么风险。
不得不指出的是,若单纯利用传统中医的检查方法,即便是有经验的老中医,也都无法准确判明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到底是哪一根冠状动脉血管堵塞了,在那一段堵塞了,堵塞有多大程度等,都是无法做出准确诊断的。
我认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的检查方法,都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但关键是参考价值到底有多大,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检查最适宜,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学习和注重养生的人,心中要有个大概的数,应当对各种检查方法多做些了解,这样才能通过必要的简便的检查把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学习并掌握西医和中医有关疾病检查方法的基本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