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喝酒,我做了几次实验

能不能喝酒,我做了几次实验

有人说,要严格戒烟限酒;也有人说,喝点红酒永葆健康……到底听谁的?我自己做了几次试验。

能不能喝酒,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始终都难以谈清楚的问题。因为专家的意见也并不一致。

多数专家说,酒喝多了伤身体,少喝一点儿,有利于健康;也有的专家说,喝白酒对身体没好处,每天喝一点儿红酒,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还有的专家说,现今还没有科学的依据能够证明喝红酒对心脑血管有保健作用等。

我不敢对专家的这些意见妄加评论,但可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世界上最早的酒,肯定不是人工制造的,而是天工造化的。当人类的祖先尚为古猿的时候,就已经吃上了上天赐予的美酒,这就是远古茂密的森林中,大量成熟落地的野果自然发酵形成的果酒,应该说这是人类进化的必须物。

我相信,人类最早的酒鬼也是在那时诞生的。

到了现代,就连许多家庭的主妇都会自酿一点儿果酒,更别说那众多的酒厂所酿出的品种繁多、口味甜美的各色果酒了。

葡萄酒就是诸多果酒当中的杰出代表。优质的葡萄酒,都是用百分之百的鲜葡萄汁酿制而成的,其中的糖分经过发酵生成了乙醇,即酒精。通常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在8%~15%,少喝一点儿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

由于葡萄汁中的水分都是深扎于地下的根所吸纳的,所以葡萄酒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葡萄本身就有诸多营养成分,例如葡萄皮中含有白藜芦醇,就具有很好的抗癌功效。红葡萄酒中还含有花色苷成分,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对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血小板的聚集也有明显的效果。

有专家称,常喝一点儿葡萄酒,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有极好的效果。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曾做过3次喝葡萄酒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每周喝3~4次葡萄酒,每次1小杯(50克)左右,2周后对比喝酒前后的血脂检查结果。结果发现,我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确实有所升高,比平时约升高10%,但甘油三酯水平也升高了5%左右。3次喝葡萄酒的实验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说明喝葡萄酒于我的血管既有利也有弊。

我认为,一般人少喝一点葡萄酒,比如每周喝2~3次,每次1小杯,对身体是会有益的,不必有什么顾虑。但是,喝白酒就大不相同了,这是我做过1次喝白酒实验得出的结论。

由于我对酒精有些过敏,所以平时几乎不喝酒,但在实验中,我每周喝3~4次白酒,每次半小杯(25克)左右,2周后验血测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但总胆红素也有明显升高,超出了正常值参考范围。这就意味着我的肝细胞受到损害,若长此以往地喝白酒,则肝脏就可能发生病变。

进入身体的酒精都须经过肝脏代谢,就给肝脏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伤害。酒精能够使肝细胞膜表面脂质成分氧化,导致肝细胞遭受严重破坏,无法承担脂肪代谢的功能,因此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大量堆积。这就是酒精脂肪肝形成的基本原理。

当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后,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和垃圾分解排泄都会产生很大障碍,从而导致血脂紊乱,就增大了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临床研究还表明,长期大量喝白酒,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的重要原因,也是患高血压、胰腺炎、胃肠疾病及其他多种癌症的重要原因。

2012年10月,《金陵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了江苏省肿瘤医院专家丁建华等人的科研成果,表明在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其毒性是酒精的30倍。同时,因为人的基因不同,大约有40%的人对乙醛代谢排解的能力非常差,即这些人是不适宜喝酒的。其余大部分人喝酒需节制,只有少数人适当喝酒无大碍。而那些喝酒以后脸发红的人,患肿瘤的风险更大。

更为可怕的是,业内资深人士披露,目前市场上除了部分高端酒是用纯粮食传统工艺发酵酿制以外,大部分中低端酒都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这些劣质酒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如果喝到假酒,那就可能发生致残或致命事件,因为绝大部分假酒都是用制造农药、涂料的甲醇勾兑而成的,这种剧毒物质进入身体5~10克即可致盲,20克即可致死。

喝酒并非一无是处,其最大的好处是在交际场合烘托气氛。但无论是什么酒,不能喝的人就不应与他人攀比,能喝的人也不应勉强他人,看似一人一杯,其实并不公平,因为个体差异极大。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也应为他人的身体着想。

世界上最好的解酒良药就是少喝或不喝酒。

另外,想告诉大家的是,我看到有关资料说,多吃豆腐或香菇可以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此我也做过两次实验,一次是每天都吃一块半斤左右的豆腐,一次是每天都吃8~10个香菇,分别在2个月后验血,结果证实均无效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但未升反而都略有下降。

因为实验的人数和次数很有限,所以以上结论不一定准确和可靠,也不一定适合其他人,但起码说明,我本人吃某些食物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减变化的影响不如喝酒的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