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方式是总祸源

不良生活方式是总祸源

疾病不是你走路时从天空砸下来的意外,而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你不良生活方式的一种抗议和惩罚。

我有一位战友40岁时转业到地方工作,经常需要应酬喝酒医生告诫他说:“你肝脏不好就不要喝酒了。”可是他没有能力按捺住自己的喝酒欲望,也没有能力抵制所谓的酒文化,结果不到50岁就因肝癌去世了。我还听说一位哮喘患者到死也没有把烟戒掉,最后死在了医院,临终前后悔莫及,感到对不起老婆孩子,可是一切都晚了。

随着社会经济日趋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日常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致使许多人尤其是都市上班族形成诸多不良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

暴饮暴食垃圾食品,大量吸烟和喝酒,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在办公室久坐不动,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长时间看电视、打电话、上网聊天、打牌、打麻将和在电脑上看电影等,没有规律地作息;出门就是坐车,缺乏必要的运动;不注重牙齿保健,有病懒得就医,不主动参加体检;不注重人际关系,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对照上述不良方式的各种表现,总结回顾自己的过去,许多条“恶习”都沾边。我以前也是这样,有时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工作中有时过于追求完美,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加班工作,在办公室久坐不动,有时候作息不规律,出门即坐车或者骑车,很少走路;大量吸烟,喜欢吃甜食、肉类、油炸食品等;从不主动去体检,即使是单位组织的体检也经常因为工作忙而不参加。

医学研究证实,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尤其是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和饮食不健康等,可以引发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高血糖等疾病。如果说代谢综合征的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那么,不良生活方式就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总祸源。

目前全球医学界已广泛达成共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关键在于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在倡导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基础上,于2000年又提出了促进健康新准则,即“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

我国卫生部根据本国保健专家的意见,并吸取了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八注意”,即:

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劳逸结合,

性爱和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关键环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前沿阵地,这个阵地若守不住,病魔就会大举进攻,身体最终就可能患上各种疾病。

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治疗疾病,并不负责解决你的生活方式问题。医学科学已经给你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剩下的就看你自己了,是向前走还是向后退,是向前大步走还是慢慢走,是坚持不懈一直向前走还是走一走停一停,这一切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所具有的养生知识、养生能力和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