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晨练,我常在傍晚快步走

慎晨练,我常在傍晚快步走

很多人习惯清晨锻炼,这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具有潜在的巨大风险。

散步运动有很多种形式,有休闲放松式的,有度假旅游式的,有饭后助消化式的,还有竞走比赛式的等。

一般的散步运动,在时间的选择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讲究,只要不与吃饭和休息时间冲突就可以了。但养生保健式的散步运动,要取得防病治病的最佳效果,同时还要避免产生副作用,就需要根据个人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最佳时间。

我认为,每天散步运动最佳时间范围是下午3点至晚9点,在这个时间范围里,散步运动的最佳时间段是晚7点至晚9点。

许多人受“闻鸡起舞”传统的影响,而热衷于晨练,并认为晨练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早晨空气新鲜,到公园、树林中运动,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二是一日之计在于晨,通过晨练可以活动四肢、振奋精神,以饱满的情绪去迎接新的一天;三是与上班时间没有冲突,不会影响工作

健康的年轻人,白天工作繁忙,晚上时常加班,选择晨练,除了传统思想和习惯之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身体机能和适应能力强,因此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选择晨练非但不是最佳时间段,还可能对养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发生意外的悲剧事件。2012年8月,媒体报道青岛市一位70岁的老先生在晨练中猝死,而在这不久以前,南京市也曾有过一位老年人早晨登紫金山时突然跌倒猝死的报道,可见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所以,老年人选择晨练应十分慎重,事先一定应多喝点水,稀释一下全身的血液,并做好准备活动,最好选在空旷场地进行晨练。

有代谢综合征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进行晨练,这是为什么呢?

1.白天大部分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在夜间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经过一个夜晚的早晨,公园和树林空气中的氧气会被绿色植物消耗很多,而二氧化碳会增加很多,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此时就不适宜在公园和树林中进行运动。中医认为,早晨阳气还未生发,此时锻炼对身体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在早晨睡醒刚起床后,人体神经系统和各部位脏器生理功能状态欠佳,此时也不适宜进行锻炼。

3.经过一晚睡眠后的清晨,人体水分流失较多,血液浓度升高,心跳频率减缓,血压较低,血流速度较慢,整个生命体征比较脆弱敏感,最易发生心脑血管堵塞,尤其是冬季气温较低,还可能引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我最严重的几次心绞痛,均已接近心肌梗死的边缘,都发生在清晨前后。以上就是为什么在清晨前后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很大比例的重要原因。

4.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结果表明,早晨跑步等运动可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60%。

可见,死神常常会在清晨前后向人们招手,而我们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那么,为什么散步运动最佳时间范围是下午3点至晚上9点呢?

因为这是一天中人体生命体征最强盛的时间,也是生理状态最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里,人体肌肉、关节较为灵活,血压、心率较为平稳,神经系统高效、灵敏,能够较好地调节机体适应环境变化,此时公园和树林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所以,这是一天中散步运动的最佳时间范围。

但是,须注意晚饭前、后各1小时内,不适宜进行散步运动。

饭前,通常人体血糖水平较低,此时运动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和腿软等不良反应,还会造成胃酸分泌减少,不利于胃肠消化吸收,所以不适宜进行散步运动。

饭后,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的指挥下,人体的血液大军都调集胃部参与消化战斗,大脑和心脏血液相对减少,此时运动会出现消化不良、全身无力和心脑缺氧等不良反应,所以也不适宜进行散步运动。

可能有人会问:“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句话又如何解释呢?其实,这句民间谚语是很有道理的,饭后散步能够加强胃肠蠕动,促使胃液与食物融合,确实有助于消化和吸收。但关键的问题是,饭后不应立即长时间快步走,要知道一个人百步走的时间通常只需一分钟左右。所以,饭后并不适宜长时间散步运动。

那么,为什么散步运动的最佳时间段是晚7点至晚9点呢?

因为这段时间是在散步运动最佳时间范围内,除了具备以上一些好处外,还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助于加强晚饭后的胃肠蠕动,促进身体消化系统功能的发挥与改善。

2.在散步运动后,身体产生疲劳,情绪趋于稳定,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达到平衡,有助于改善和提高睡眠质量。

3.与当天工作时间不冲突,以便于晚间休息恢复体力,迎接新的一天的工作。

4.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结果表明,傍晚运动可以使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加近40%。

所以,晚7点至晚9点是散步运动的最佳时间段。

除了冬季比较寒冷的一段时间选在下午行走外,每年的大多数时间,我都坚持在每天晚7点至晚9点,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散步运动,其中快步走不少于1小时。

由于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散步运动时间,就为最终取得良好的防病治病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