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3年未吃鸡蛋黄
我坚持3年未吃鸡蛋黄
鸡蛋黄原本是个好东西,但是对于有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弊大于利,我决定舍弃,并且也做到了。
鸡蛋营养价值高,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什么样的人能吃,什么样的人不能多吃,自己到底能不能吃,每天吃多少为宜?类似这样的问题,令很多人纠结,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专家的意见,也有令人费解或不尽圆满之处。
有的专家认为,鸡蛋白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而鸡蛋黄富含胆固醇和卵磷脂,这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所以常吃鸡蛋肯定对身体有好处。但也有的专家认为,鸡蛋黄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血脂异常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多吃鸡蛋黄。还有的专家认为,鸡蛋黄中的高胆固醇虽可能会损坏血管,但卵磷脂却可以软化血管,因此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但是胆固醇和卵磷脂对血管的综合影响作用到底是怎样的,却没有一个专家能说清楚。
像我这样患有冠心病的人,对自己到底能不能吃鸡蛋,能吃多少鸡蛋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通过仔细参阅了十几种保健书,我发现以下4个观点是营养学专家和心脏病专家一致公认的:
1.每个人1天饮食胆固醇大约300毫克,即能满足身体需要。
2.1个鸡蛋黄含有胆固醇250~350毫克。
3.患有代谢疾病的人应控制胆固醇摄入量。
4.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每天饮食胆固醇不宜超过200毫克。
如果我们明确了以上4个观点,再按照以下的“座位”对号入座,那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圆满答案了:
1.健康的年轻人,代谢能力强,运动消耗的能量比较大,每天吃1~2个鸡蛋是没什么问题的,哪怕再吃一些肉类食品,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2.健康的中老年人,代谢能力有所下降,每周吃4~5个鸡蛋,并在吃鸡蛋的当天减少肉类食品摄入量,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3.已患代谢疾病的人,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等患者,代谢能力明显下降,每周吃2~3个鸡蛋,并在当天减少肉类食品摄入量,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4.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代谢能力下降极大,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宜超过200毫克,因此应严格控制吃鸡蛋黄,可以吃蛋白或少量鱼肉、瘦肉,并多吃一些豆类食品补充卵磷脂,以保持血液清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并力求实现逆转。
我属于上述第4种情况,因此,在确诊冠心病后的3年内,我坚持未吃一个鸡蛋黄,直至近两年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改善后,才少量吃些鸡蛋黄或鸭蛋黄。
我的一位老朋友告诉我,不久前医院检查发现他可能患有一过性的轻微脑梗。为了控制胆固醇摄入量,他每天就吃一个鸡蛋的蛋白和小半个蛋黄,再吃一点鱼肉或瘦肉,最近测得的血脂都不高。我对他说,你这种吃法营养比较均衡,血脂比较理想,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测定的《中国食物成分表》(2012年)计算自己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
部分食材每100克胆固醇含量表(单位:毫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动物内脏、蛋黄等食材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鱼和瘦肉胆固醇含量较低,而植物油、蔬菜和水果不含胆固醇。
对照该表中数据,假如我在某天吃了1个鸡蛋后,又吃了1两(50克)对虾,还吃了2两瘦猪肉和1两肥猪肉,那么我这天摄入胆固醇总量大约为:300+(193/2)+81+(109/2)=532(毫克),就大大超出了200毫克的范围。
怎样才能既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又有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呢?可以多选择鱼、瘦肉以及豆类食品。鱼肉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胆固醇含量也不算太高,常吃鱼类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吃海鱼的效果则更佳。豆类食品既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又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对血管有软化作用。
当然,一个人每天饮食对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只能大概地估算,并不能精确地计算,因为还有一些因素很难确定,例如吃了多少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个体合成胆固醇能力的大小以及代谢水平的高低等。
所以我认为,当保命与保健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应该牢牢抓住保命这个主要矛盾,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矫枉过正”一点儿,保险系数才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