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生命及养生
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生命及养生
我的一位老战友的母亲,今年已经85岁了,除了腿脚有些不利索以外,身体各方面都不错,尤其是思想乐观、性格开朗,说话总是面带笑容,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生命的价值与成功的代价。
在现今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由此产生了对生命价值的不相同的理解,例如有些人认为,年轻时要用命去挣钱,年纪大了再用钱来换命。但这往往是难以遂愿的,因为失去的健康不是有钱就能够换回的。也有一些人认为,生命价值就是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就意味着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和精神上的巨大享受,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不良生活方式就衍生出来,导致一些现代文明疾病频频引发,包括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从而使很多人过早地丧失了健康甚至是生命。
我认识一位姓朱的养友,他今年已经82岁了,一生都很坎坷,在上大学时就因讲真话被错划成右派,尽管后来因业务娴熟和技术创新,为单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始终未能享受正常待遇,直至四十多岁才平反。由于对生活和工作始终都抱有积极的态度,后来他成为某大型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在近80岁高龄时,他又不幸患上胃癌,整个胃被切除,每天只能少量多餐吃流质。但是,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每天在公园里骑自行车,围着十几棵大树转50分钟,风雪无阻,他说这样可以降血压,并预防老年性痴呆。他平时还喜爱研读唐诗和练习书法,能够背诵上百首唐诗,有些唐诗还能倒背如流。他说:“从唐诗中可以找到人生乐趣和精神寄托,随着年龄的增大,越发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活着也是不容易的,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应珍惜健康和生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绝不可能有第二次。”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值得我们敬重和深思。
生活的目标与快乐的来源。
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同的人的人生目标可以不同,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生目标也可以不同,只要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人就会有精神动力,朝着人生目标方向努力去追求,才会感到生命有意义、生活有奔头。
我的一位老战友的母亲,今年已经85岁了,除了腿脚有些不利索以外,身体各方面都不错,尤其是思想乐观、性格开朗,说话总是面带笑容,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笑一笑,十年少”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她不无满足地对我们说:“过去干了几十年革命,吃了不少的苦,现在看来都很值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富裕,孩子们也都很孝顺,我感到很知足很幸福,如今虽然已经不能工作了,但也要力争再多活几年,当好一个参观者、喝彩者,看看国家今后的更加强大和人民的更加富裕。”
我觉得她老人家的这番话是由衷的,是心里的话。她的看似不算宏伟的生活目标,却很真实很实在。我相信这个简单明确的念头,一定会激发出她的巨大的生命动力。
快乐的养生与智慧的健康。
通常人们对养生的理解,即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享受大自然所赋予自己的寿命。应该说这种理解并没有错,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刻。2009年搜狐网网评“当代四大国学大师”之一张其成教授,在其所著的《精气神养生法》一书中讲道:“养生其实有三个目的,第一当然是健康,第二是快乐,第三是智慧。”并指出:“在养生中,人们在寻找身体的健康,也在寻找幸福,寻找心灵的安宁。”我认为这样去认识养生的目的,就更加全面和深刻了。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是由肉体组成的,而且还有精神、思想和灵魂。从这里可以看出,养生目的并非是教人贪生怕死,因此在学习和实践养生的过程中,既不要太刻意,也不应太随意,而应该是为了生活的健康、快乐、幸福和智慧。
健康是快乐和幸福的基础,没有健康,快乐和幸福就无从谈起。如果快乐和幸福是一棵大树,那么健康就是大树的根,而智慧就是阳光和雨露。所以,养生目的并不仅仅是健康不生病,还包含心理、心情和心智等许多精神层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离不开心理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