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多长寿的秘密

书画家多长寿的秘密

国内外知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张展老先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看上去毫无老态龙钟的迹象,身材匀称,动作协调,精神矍铄,乐观开朗,思维敏捷,中气十足,具有典型的鹤发童颜的神韵。

唐朝一代名医孙思邈,不但是一位妙手回春的伟大医学家,也是一位十分传奇的养生大师,据史考他活了一百多岁,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养生有五难,名不去为一难,喜怒不去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不难看出,这里所讲到的“名”“喜怒”“声色”“滋味”和“神虑精散”,几乎都与心理养生有密切关系,说明在整个养生科学体系中,心理养生的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孙思邈的这段话,看似只是指出了养生中的难题,实则是高度概括了养生的基本规律,既包括对生活方式的规范,也包括对人生境界的要求。

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的生活方式,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心理养生乃至整个养生的科学正确的途径。

古往今来的大量资料表明,社会上那些画家、书法家、音乐家、诗人和国学大师,通常都会享以高寿,这个群体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要高,例如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和现代书法家刘海粟、齐白石等都是长寿者。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他们在运笔过程中排除心中杂念,全神贯注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与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养生保健的良好作用,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有品位的人生境界追求,是与众不同的,这可能就是书画家多长寿的秘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赖以精神寄托的美好家园,琴棋书画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爱好并经常从事这一类的高雅活动,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有品位的修身养性,既可以开发心智,陶冶情操,抒发心中感情,也可以促进交流,提高涵养,维持内心平静,的确是一种极佳的心理养生方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塑造积极的生活方式,注重日常的修身养性,追求较高的人生境界,会使人放松心情、淡泊名利,远离社会的喧嚣,使人的心理和生理不断获得有益的正能量,从而使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

我因工作关系,有幸熟悉了一位国内外知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张展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看上去毫无老态龙钟的迹象,身材匀称,动作协调,精神矍铄,乐观开朗,思维敏捷,中气十足,具有典型的鹤发童颜的神韵,凡是先见他面再晓得其年龄的人,都会十分惊讶地啧啧称奇。张展老先生每年都会接到大量邀请,进行赋诗、书法和绘画创作活动,生活既很充实又有情趣。他也是一位养生高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了一套养生保健操,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35分钟,坚持了30多年。如今他耳不聋,眼不花,吃得下,睡得香,血压、血脂、血糖也都正常,每年还能受邀多次独立出席国内外的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

张展老先生深有体会地对我说:“其实养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只要对任何事情都能看得开,多吃些五谷杂粮,不要吃大鱼大肉,不抽烟喝酒,坚持有品位的爱好和每天适量运动,那么人人都是可以长寿的。”他的话听起来是再简单也不过了,但真正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关键是“对任何事情都能看得开”,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其实,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规范,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没有经过长期的塑造和修炼,是很难达到超凡脱俗境界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做好心理养生的。

由于术业有专攻,人们的情趣也各不相同,所以,大多数人不可能为了实施心理养生,都专门去学习音乐、诗词、书法和绘画等,但塑造积极的生活方式,追求轻松的有品位的精神境界,大多数人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孔子曰:“智者乐。”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能够寻找并享受到快乐。作为中老年人无论是否退休,寻找或享受快乐的方式都有很多,例如下棋、打牌、散步、种花、养鸟、钓鱼、绘画、听音乐、做瑜伽、打门球、练书法、打康乐球、打太极拳、写回忆录、跳交际舞和集体舞、喂养宠物和上老年大学等,既可从中选择两三项作为经常性活动项目,也可以广泛涉猎,应善于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在积极的生活方式中享受快乐。

总之,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地待在室内,或孤独地久坐不动,这样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