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这期间一般要经历三个叛逆期:

2~3岁时的“宝宝叛逆期”;

7~8岁时的“儿童叛逆期”;

12岁以后的“青春叛逆期”。

其中,7~8岁的儿童叛逆期是最令人头疼,最讨人嫌的,正如我国民间俗语说的那样:“七岁八岁讨人嫌,惹得小狗不待见。”

很多妈妈或许发现:孩子在五六岁时还很听话,大人说什么,他们基本上都愿意听,走到哪儿都是招人喜欢的乖孩子。为此,很多妈妈心里还美滋滋的,暗自庆幸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让自己省心不少。但说来也怪,孩子到了七八岁,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来那个乖宝宝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

比如,“相信自己”超过“相信父母”,父母说什么,他都会说“不”;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犯错不认错,认错不改错,重复犯错;不愿意听道理,你跟他讲道理,他倔强地把头扭过去;只爱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爱狡辩、喜欢找借口;不懂礼貌,见人不打招呼;做事拖拉,屡教不改……

看到孩子身上突然出现的诸多毛病,妈妈们不由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感觉孩子的坏脾气好像随时都有可能被“点燃”。情商不够高的妈妈,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办法应对孩子叛逆的言行。

第一种办法:全面打击

有的妈妈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情绪失控,恼羞成怒,觉得不把孩子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他们对孩子采取强硬的措施,横加指责,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变回了从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但实际上,孩子已经悄悄关上了心灵深处与妈妈交流的大门。

第二种办法:放任自流

有的妈妈面对难管教的孩子,在几度尝试管教而没有收到成效后,便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言行和偏激的想法时,他们的心态是:懒得管你,随你怎么样!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行为发生偏差,等到妈妈再想纠正孩子时,已经为时晚矣。

对于七八岁孩子的叛逆行为,妈妈采取硬碰硬或放任的教育策略都是不当的,前一策略会强化孩子的叛逆心,后者则会让孩子逐渐滑入成长的歧途。那么,高情商的、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运用冷静、坚定和非控制的态度,对孩子进行规则约束。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尊重和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实行高情商的教育策略时,妈妈应辩证地看待孩子的叛逆行为。比如,孩子不听话,说明孩子有想法;孩子经常惹乱子,说明孩子敢于尝试;孩子想法奇怪,说明孩子有创新意识;等。因此,妈妈一定要认清孩子叛逆行为的合理性,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慢慢引导孩子的叛逆行为。

鉴于此,本书从多个角度,以生动的个案为例,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对孩子七八岁叛逆期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心理变化、情感认知、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并为妈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妈妈教养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