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本质就是高情商教育
听到“情商”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可到底什么是情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地解释。而什么是高情商教育,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其实情商又叫“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没有明显的先天差别,而是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生活中,很多妈妈对七八岁孩子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行为过于宽容,认为孩子小时候“不懂事儿”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就行,长大了自然就“懂事儿”了。可实际上,“不懂事儿”是情商低的典型表现。无数研究表明,情商高是比智商高更能让孩子成功的因素。“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更是表示,一个人一生的成就,20%归功于智商,80%归功于情商。因此,妈妈如果纵容孩子不懂事,实际上就是在为孩子将来失败埋下隐患。
因网络成瘾先后从北大、清华退学的张同学曾接受过记者采访。
记者:“我刚刚看到父母跟你这么交流的时候,你的回应很少,为什么?”
张同学:“因为自己本来性格就是这样子,说话,我可能最多也就是偶尔反驳一下,应该就是交流比较少。”
张同学说,他和父母交流很少。在学校和同学也没什么交往。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有同学评价他“不合群,孤僻内向”,还有同学评价他“自己看书,不管别人” 。
而张同学的父亲则说:“他完全像小孩子那样,一旦没有人管他就不能把握自己。他的心理年龄,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或者不像一个高中生,甚至不如我们一些初中生。”其实,这些评价是张同学情商低、社交能力差的最好诠释。
情商教育,说到底就是如何教孩子成为懂事的人。所谓懂事,具体表现为明事理,解人意,能自控,肯吃苦。通俗地说,懂事就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会体贴人,懂得为别人着想,自律谦和,肯于吃苦。反之,不懂事的人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负责任,任性固执,冲动妄为,放纵骄奢。这些不懂事的表现,恰恰是情商低的表现。
怎样才能培养出懂事的孩子?这是一个比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问题。孩子学习不好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问题,在某个阶段补补课、努努力,就可以把成绩提上去,而如果孩子不懂事,除了会造成将来事业发展受限之外,还会有一些现实的麻烦。比如,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异常叛逆,直接把青春期变成危险期,或早恋,或网络游戏成瘾,或和社会上的流氓地痞混在一起,等等。所以,妈妈必须要重视对孩子进行高情商教育。
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高情商教育呢?从最简单的层面上来理解,提高情商就是把不能控制的情绪变为可以控制的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正面管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正面管教的本质就是高情商教育。
1.从正面给孩子树立“好孩子”的评价标准
一些妈妈经常唠叨,说自己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她们的本意只是渴望孩子成为更懂事、更优秀的孩子,但这种教育方式却是在给孩子消极暗示,在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久而久之,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心想:“反正我也没什么优点,随便你们说我什么吧。”于是,孩子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妈妈如果不改变教育方法,不从正面给孩子树立“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好孩子也可能变成“问题孩子”。在七八岁的年纪,调皮、捣蛋、打闹、嬉戏等是孩子天性和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妈妈要给孩子正面标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指责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对。
2.在不打不骂不吼不叫中给孩子深刻的引导
孩子不肯阅读,每次打开课外书,没看几分钟就开始走神。孩子不肯练字,认为字写得不好看也没关系,或觉得练了一段时间后,没什么进展。这个时候与其跟孩子讲一堆道理,告诉孩子:“学习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或对孩子大吼大叫,命令孩子认真看书、练字,不如给孩子讲个故事,引导孩子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使其认识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比如,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南方有一种毛竹,种下去之后,在四年之内都看不到有什么变化。直到第五年,一场春雨之后,毛竹才会发生变化。毛竹笋破土而出,然后快速成长,一天一个样,甚至晚上都能听见竹笋拔节的声音。
其实,毛竹前四年没动静,并不代表它没有成长,而是一直在深入土地、向下扎根,将根脉延伸几十米远。这样毛竹才能稳固根基,吸收充足的养分,而且能够承受住狂风的肆虐和暴雪的强压,屹立不倒。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段时间你每天看书,你觉得没什么收获,但实际上你已经积累了知识,这种变化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以后就会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那时候你就会像毛竹一样尽情地展现才华。
孩子是妈妈至亲至爱的人,而不是敌人,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完全没必要声嘶力竭地对孩子大吼大叫。放低姿态,和孩子平等交流,学会用故事和善意的调侃,在欢声笑语中给孩子启发和教诲,给孩子身心愉悦的高情商教育。
3.培养孩子与人为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些妈妈喜欢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的苦累,抱怨生活的一地鸡毛,或对自己的长辈亲人颇有微词。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他的胸怀和格局注定不会太大。他的世界会早早被大人之间的琐碎事情填满,再难在人情事故上通达圆融。
高情商的妈妈不会让人难堪,更不会在孩子面前道人长短。她们更倾向于教孩子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教孩子与人为善,尽量给人行方便;教孩子保持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教孩子乐观坚韧,勇于克服困难;教孩子把握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不轻易情绪失控。
莫言的母亲是个老实的农村人,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性格乐观、心地善良、明晓事理。童年时,有一次莫言和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守田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跑不快,被捉住了。守田人不但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还扇了莫言母亲一个耳光。
多年之后,莫言在集市上遇到了那个守田人,当时他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冲上去想找他报仇,但被母亲拉住了。母亲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也许莫言的母亲不知道什么是情商,但她却用善良的心和淡然的处世态度教会了莫言什么是宽容和豁达,怎么与他人相处,怎么掌控自己的情绪,怎么把握自己的情感。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高情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