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发脾气时,你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在你发脾气时,你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孩子还在床上磨磨蹭蹭;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孩子还在客厅看电视、玩游戏,不肯睡觉;你刚把家里打扫干净,孩子就把水洒在地上;你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一份文件,孩子却在你身边蹭来蹭去,让你带他出去玩……遇到这些情况时,你的情绪是否会如山洪爆发,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

有趣的是,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在外人面前却大多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知道外人是独立的主体,知道情绪冲动会造成的后果,即人际关系破裂。而对于孩子,她们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财产”,无论怎么对待孩子,自己也是孩子的妈妈,孩子也不会离自己而去。同时,她们在主观上认为,孩子天性散漫,需要进行教育,甚至认为越严厉代表越爱孩子。

在一家餐厅里,一位妈妈和女儿在吃饭,小姑娘看上去大约七八岁,她对装果汁的半圆形杯子非常感兴趣,不停地看过来摸过去,直到“嘭”的一声,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而她的衣服上也洒上了不少果汁。

“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就知道给我惹麻烦,是不是手痒痒?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叫你吃饭的时候别玩,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杯子摔坏了,要赔钱了!还有啊,你身上都脏了,还不跟我赶紧去洗手间!”妈妈大声地呵斥女儿。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在妈妈起身时,搭在腿上忘取下来的餐巾扯着盘子、刀叉、杯子全部掉在了地上。很快,周围的人循声张望过来,场景让她难堪极了。她怒视着女儿:“都怪你!这下你高兴了吧!盘子都摔碎了,还吃什么吃!”

孩子被呵斥本来就不开心,听妈妈再次责怪她,终于顶不住了,哇哇大哭起来。

原本开心的用餐,却在大人怒气冲冲和孩子哭哭啼啼中收场。看到这一幕,相信谁的心里都不是滋味。难受的不只是孩子的委屈和妈妈的尴尬,更是发脾气对这对母女造成的伤害。

众所周知,生气伤身,妈妈发脾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其次,发脾气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具体来说,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

当妈妈对孩子发脾气时,孩子会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甚至是不爱自己。这会让孩子的内心失去依靠,安全感坍塌,由此带来恐惧感、孤独感。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者曾对几百名经常遭到父母不良情绪对待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青春期普遍存在行为问题,成年之后也容易有抑郁的趋向。追根溯源,这是由于儿童时期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2.孩子会模仿父母发脾气

妈妈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等于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示范,让孩子误以为发脾气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孩子在遇到问题或难题时,会趋向于用发脾气的方式去解决。

美国布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蒂芬妮·帕拉德通过15年的研究,发现年幼时跟坏脾气父母生活的孩子,成年后的恋爱、婚姻关系也不够理想。因为他们会模仿父母的坏脾气,这会造成他们恋爱、婚姻关系乃至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2012年的《婚姻和家庭评论》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幼年时期的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幼年时期经常见父母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成年后他们也会偏向于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既是坏脾气的受害者,也是坏脾气的传承者。他们深知发脾气不好,但他们骨子里却继承了父母的做法。

3.造成孩子失去主见,变得懦弱、自卑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平等的沟通。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见父母发脾气,怒目圆睁、大吼大叫,也不敢表达出来。有时候,父母不只是发脾气,可能还会打孩子,这更会加剧孩子的恐惧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主见,变得胆小、怯懦、自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能会激怒父母。

既然发脾气会对孩子造成这么严重的危害,那么妈妈该怎样控制自己,不对孩子发脾气呢?

第一,在认知上,明白发脾气的巨大危害。

妈妈要明白发脾气带给孩子的巨大伤害——给孩子造成恐惧感,让孩子失去安全感,造成孩子性格内向、自卑、懦弱、没有主见,还会让孩子模仿错误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说,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等于给孩子的人生埋下了不幸的隐患。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请收起你的坏脾气。

第二,在情绪上,学会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愤怒时,请不要让这种愤怒爆发出来。试着做几次深呼吸,或把眼睛转向窗外,或先处理其他的事情。如果还是无法控制自己,那你还可以走出家门,到外面转悠一圈,散散心,等心情平复了,再来和孩子沟通。你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心理感受,比如,对孩子说:“刚才你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很不开心,因为类似的错误我提醒过你很多次,希望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但是要注意,你对孩子说话时的语气温和,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第三,当你忍不住发了脾气时,不要忘记善后。

控制,控制,再控制……可惜,没控制住。有时候,你也不想发脾气,怎奈情绪控制力有限,最后还是没忍住,还是对孩子发脾气了。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善后。

知名作家兼演说家朱莉·安·巴恩希尔曾坦言,她曾不止一次对女儿发脾气,但她很重视做好发脾气的善后工作,她认为在发脾气之后道歉有助于修复亲子关系。如今已经成年的巴恩希尔的女儿回忆说:“妈妈当时的道歉表示她很在意我的感受。”这句话说明,巴恩希尔的道歉对女儿的感受还是产生了积极影响的。

所以,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了,请不要忘记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你并不想发脾气,并且你很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