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八岁的孩子“狗也嫌”?

为什么七八岁的孩子“狗也嫌”?

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七八岁的孩子狗都嫌。”意思就是,七八岁的孩子总会做一些“讨人厌”的事情,即使是喜欢亲近人类的狗,也不愿意接近七八岁的孩子。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夸张说法,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有多么淘气和叛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一定会发现:七八岁的孩子好像又回到了可怕的两三岁叛逆期,执拗、不听话,喜欢搞恶作剧,喜欢和大人对着干。不信的话,我们就通过下面的几个情境,看看七八岁孩子常见的叛逆行为。

情境1:口无遮拦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8岁的桓桓去爷爷奶奶家,桓桓小嘴巴一直说个不停。吃过午饭后,妈妈提醒桓桓:“爷爷奶奶要午休了,你安静点!”桓桓竟然说:“安息吧,永远安息吧!”气得爸爸要打他,桓桓见状又说:“救命啊,老爸要谋杀亲儿子了!”

妈妈赶紧打圆场:“别跟他一般见识,你若把他打死了,恐怕他真的要安息了!”

这时桓桓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主动向爷爷奶奶道了歉。

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开始变得喜欢对外界的事物发表看法。比如,当他看见有人穿了一件新衣服时,可能会不屑一顾地说:“太难看了!”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故意气别人或让别人出丑,他们只是单纯地渴望发表自己的观点,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别人的关注,让别人看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是由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用词拿捏不准,所以经常说话不顾场合,让人难堪。

情境2:制造恶作剧

一天晚上,桓桓笑呵呵地说:“妈妈,我请你吃雪糕!”

儿子这么孝顺,妈妈自然非常高兴。她打开盒子,准备享用,嘴巴刚接触到雪糕,就感觉不对劲。她仔细一看,这雪糕怎么如此怪异?再看桓桓笑得鬼鬼祟祟,于是说:“这么高级的雪糕,我可不敢享用,还是请桓桓自己享用吧!”

桓桓见“骗局”没成功,只好老实招供:“这是用餐巾纸泡水后冰冻起来的,我逗你玩呢!”妈妈听了桓桓的话,夸奖桓桓制作的“雪糕”很有创意,但同时也提醒他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骗”妈妈。桓桓不好意思地笑了。

七八岁的孩子经常会制造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恶作剧,以显示自己的聪明,并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妈妈:别再把我当作小孩子了。案例中的桓桓,制作了一个假的雪糕逗妈妈,这就是典型的恶作剧。无论孩子的恶作剧制造了多大的麻烦,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妈妈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孩子的不当之处,也要从中发现孩子出于天性而萌发的创意。对于不当之处进行批评指正,决不纵容,对于聪明和有创意的一面也要适当给予肯定。总之,妈妈应该学会欣赏孩子,并温和地引导孩子。

情境3:偏不听你的

最近,桓桓的脾气越来越大,经常对妈妈说:“我偏不听你的,凭什么要按你说的做呀?”一天中午,妈妈给他买了一张《蜘蛛侠》的碟片,他一看就是一下午,叫他吃饭也不理,还顶嘴说:“我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生活,偏不听你的!”最后,妈妈只得说:“你有你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不吃饭,我也可以选择等你饿了想吃饭时不给你做饭。”

七八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不再愿意听从父母的指挥,他们试图坚持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渴望挑战父母的权威。比如,当父母表达某种观点时,他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显示自己的能耐。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表明他有主见了。因此,父母,尤其是妈妈,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现象。

那么,对于“狗都嫌”的七八岁孩子,妈妈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去对待,才能与孩子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呢?下面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当孩子乱讲话、搞恶作剧、不听话时,妈妈先别急着发火和批评孩子,而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自己处于孩子这个年龄段,遇到同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如果妈妈能这样去看问题,就很容易保持平和的心态,而不会动辄发脾气,搞得大人和孩子都不愉快。

2.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说了不当的话或搞了恶作剧时,妈妈如果只看事情本身,那就只能看到事情的负面影响,如果换个角度,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感觉就大不一样了。上文桓桓制作假雪糕给妈妈吃,如果妈妈只是一味地批评桓桓“欺骗”了自己,而忽视了桓桓的创意,那么他下次再有类似“聪明”的想法时,或许就不敢展现出来了。

3.指出并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对于孩子的不当言行,妈妈应该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温和地引导孩子去改正。比如,桓桓说“安息吧,永远安息吧”时,妈妈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休息”与“安息”的不同含义。切勿觉得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放任不管、一笑了之。

总之,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二叛逆期,也是小学阶段的适应期,对于这个阶段孩子做出的讨人嫌的行为,妈妈应该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多一点赏识和引导,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