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沟通好时机,孩子才能听进去

掌握沟通好时机,孩子才能听进去

不少妈妈反映,跟孩子沟通是个难题,经常聊不到一块儿,聊着聊着就产生分歧,甚至会以不愉快收场。对于这种情况,不少妈妈给出的解释是:“孩子太不听话了!”但真是这样吗?妈妈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呢?

下班回来的时候,张女士在小区楼下看见女儿蓓蓓和几个孩子在跳绳。孩子们玩得很开心,隔着老远就能听见他们的欢笑声。女儿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打招呼,但张女士似乎不领情,厉声问道:“蓓蓓,你作业做完了吗?”

“没有呢!等一会儿我回家做。”女儿一边跳绳,一边回答妈妈。

“等一会儿是什么时候啊?天都快黑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玩,你怎么忘了呢?”张女士提醒道。

“妈妈,我没忘记呀。今天天气好,大家约着出来玩的。”女儿解释道,言语中似乎流露出一丝请求。

“好了,别玩了,回去写作业。”张女士的话似乎带着一点不由分说的味道。

“求求您了,再让我玩会儿嘛!”女儿不愿意回家,哀求道。

……

最后,女儿很无奈地和同伴们告别,不情愿地回家写作业,看得出来她很不开心。

为什么妈妈和孩子沟通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呢?这与妈妈选择和孩子沟通的时机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妈妈经常不分场合、不看时机地教育孩子。比如,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在第三者面前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没面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就表现得不听话、不配合、叛逆。

不要小看七八岁的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且很爱面子,尤其不能忍受父母当着同伴的面批评他、教训他。加上叛逆期的特殊心理,当父母伤害其自尊心,让他没面子时,他可能会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就是很多妈妈常说的“不听话”“对着干”。

那么,妈妈应该怎样把握沟通时机,让孩子听话呢?

1.和孩子沟通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很多妈妈和孩子沟通时不注重时机和场合,加上白天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于是,吃晚饭的时间,就成了一家人沟通的“黄金时间”,也成了妈妈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

说到教育孩子,往往以批评说教的内容居多。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和食欲,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会让孩子觉得跟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不是与孩子沟通的好时机。

比较适合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一般在睡前,这时孩子忙完了一天的学习,准备休息了,心情比较放松,情绪比较平和。这时妈妈走进孩子的房间,坐在孩子的床边,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交流。而且听完之后,孩子躺在床上,也可以静静地思考,有利于孩子吸收沟通的营养。

还有一些妈妈,喜欢当着外人的面跟孩子讲道理。当众教育孩子,无论态度是强硬的,还是循循善诱的,都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因为孩子会觉得没面子。所以,比较适合与孩子沟通的场合,最好在私下里,比如,在家里,或没有第三人在场的场合。

2.沟通之前先判断孩子的心情

当你心情不好时,别人指出你的问题,跟你讲道理,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不会逆反,甚至生气?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听得进去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如果孩子心情不好,你却跟他沟通,跟他讲道理,批评教育他,他也不会有好的反应。聪明的妈妈要懂得,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先要判断孩子的心情。

儿子凌凌放学后要练兵乓球,妈妈在给儿子送球拍的路上,恰好碰到他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说,凌凌昨天的作业没有交,希望提醒凌凌赶快补交上来。

下午6点钟凌凌练完球,妈妈准时接他回来。吃完晚饭后,他说要看电视,按照约定他先看了半个小时的电视,然后很自觉地关掉了电视。妈妈观察凌凌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比较放松的状态。于是,妈妈跟凌凌聊了作业未交的事情。凌凌承认了错误,当晚就补写了作业。

关于根据孩子的心情来选择沟通时机,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总结出三点:

(1)等待。和孩子沟通或教育孩子,最好在孩子心情放松的时候进行。吃晚饭的时候、孩子专心看电视的时候,都不是最佳的沟通时机。等孩子看完电视,心情放松时,才是最佳沟通时机。这也提醒我们,当你发现孩子不良的行为,或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批评教育孩子,而要等待最佳时机。

(2)观察。判断孩子心情是否放松,心情好不好,要观察孩子的表情。同时,在开始沟通时,不要直接进入主题,可以试着抛出一两个问题,引起孩子的注意,也便于你判断孩子当时的心情。一般来说,当孩子心情不错时,你问他问题,他会好奇,会和你聊起来。反之,孩子心情不好时,对你的提问可能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聊天中来。

(3)介入。当你发现孩子对你的提问充满好奇心时,你可以层层诱导,把你想说的问题抛出来。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沟通主题。

3.除了面对面沟通,还可以用书信沟通

当你拿捏不准沟通时机,或没有时间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或有些话题不好当面讲时,你可以给孩子写信,或发邮件,或聊微信、QQ。当然,最好是用笔给孩子写信,让孩子看到你的诚意和用心。

给孩子写信是被现代人遗忘的交流方式,但其实写信是非常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因为写信和看信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有些话写下来和说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我们想跟孩子发火时,不如坐下来给孩子写信或留个便条。信的内容不在于多少,短短两三百字甚至几十个字,就能把你想说的表达清楚,让孩子听进心里。

另外,妈妈还可以把日记有意地丢在客厅,让孩子看到。当孩子看到你对他从小到大的点滴记录时,他的心里应该会装满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