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有时候,妈妈因为生气或一时情急,随口说出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无形中给孩子贴了一个负面标签,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伤害。例如:

“你的脑子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你怎么总是挑食?不吃就算了!”

“狗狗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个胆小鬼!”

“你太爱闯祸了,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啊!”

“你就是个爱哭鬼,动不动就哭鼻子!”

这些话有时候是直接对孩子说的,有时候是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的。无论哪种情况,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感受,给孩子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这些负面标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

孩子年幼,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当他们听到妈妈的负面评价后,可能会信以为真,接受妈妈给他的标签和定义。“我脑子真的很笨!”“我真是个胆小鬼!”“我是个爱闯祸的人!”“我是个爱哭鬼。”

实际上,负面标签并不准确,它带有偶然性、阶段性,而不能涵盖孩子的一生。所以,很容易误导孩子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其次,负面标签会使孩子误以为这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

当孩子经常被贴上正面标签时,比如,“你是跑步健将!”“你很有书法天赋,画得真好看!”他会相信这些标签就是自己的身份。反之,当孩子总是被贴上负面标签时,他会认为这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孩子可能会禁锢在这些负面角色中,不利于潜能的挖掘和健康成长。

美国青少年专家阿黛尔·法伯曾经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对孩子来说,任何时候他都有成长的空间,有改变的余地,有变优秀的潜能,关键是父母要掌握评价孩子的技巧,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进步。

1.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发现全新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随时随地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不断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怎样引导呢?很简单,就是寻找和肯定孩子的优点,用客观的表述说出来,让孩子相信这种评价是客观真实的。

一天,振振在家里玩一辆玩具汽车,妈妈说:“振振,你记得这个玩具汽车是什么时候买的吗?”

“不记得了,什么时候买的?”振振问。

“好像是在你5岁的时候买的,现在你都7岁多了,玩了两年多,还和新的一样,这说明你很懂得爱惜自己的玩具!”

振振听了妈妈的表扬,脸上不由得泛起了微笑的涟漪。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妈妈能够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润物细无声般的肯定,让孩子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觉得原来自己是很不错的孩子,这有助于强化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2.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相比于当面的夸奖,无意中听到的夸奖真诚度、可信度更高,对孩子的激励效果也更好,有利于孩子在意外的惊喜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强化其正面行为。因此,妈妈可以设法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有一次,妈妈带娟娟去外婆家。快到中午时,妈妈和外婆在厨房准备饭菜,娟娟在客厅里玩球。当球滚到厨房门口时,娟娟跑过去捡,正巧听到妈妈和外婆说:

“妈,你的外孙女今天表现得真棒,打针的时候居然没有哭,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而且虽然很疼,但她还是一直举着胳膊。”

外婆笑着说:“那真的了不起,看来我外孙女真的长大了。”

娟娟听了妈妈和外婆对自己的肯定,开心极了。

当孩子无意中听到大人对自己的夸奖时,他会感到无比惊喜。他会明白:原来妈妈在向别人夸奖我,原来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原来妈妈都记得啊!

怎样才能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的正面评价呢?办法有很多,比如,孩子在家时,家人之间聊天时正面评价孩子,假装没看到孩子在一旁;和别人聊天时,当别人肯定你的孩子时,你微笑着认同、附和:“是啊,我家孩子还算比较懂事的。”

3.记住并择机说出孩子的“出色表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出色表现吧。比如,孩子3岁时就能够独自睡觉,且敢关掉房间的灯!孩子学骑自行车,一天就学会了。记住这些令你拍手称赞的事件,越具体越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讲给孩子听。

“妈妈,今天体育课上,我跳绳没跳过去,老师说我身体协调性不好。”

“我可不这么认为,记得上个月你跟妈妈回乡下摘桃时,有棵桃树上有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妈妈够也够不着,你像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把那个桃子摘了下来。”

“是啊,我想起来了,那个桃子可甜了。”

“对啊,这说明你的协调性没问题,可能是你还没掌握跳绳的技巧吧,所以不用担心。”

“嗯,我知道了。”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对于孩子来说,适当地提一提他的“当年勇”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遭遇负面评价或挫折时,给孩子讲一讲他的“当年勇”,可以有效地扫除负面评价的阴霾,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