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表扬注重过程和努力,而不是结果
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时,父母如何评价孩子,如何夸奖孩子,会直接影响孩子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如果父母评价的、夸奖的是孩子做这件事的过程和努力,那么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即使事情做得不成功,但付出也是有价值的。比如,“虽然这次你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相比于上次,你已经进步很多了。这是你努力得到的结果,继续加油,妈妈相信你会继续进步的。”
如果父母评价的、夸奖的是这件事的结果,即以结果来评价孩子,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功利”,孩子今后可能会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走邪门歪道,省掉中间的努力过程。比如,“哇,考了95分,太了不起了,晚上妈妈给你做红烧肉吃!”
直接夸奖结果还会导致一个问题:下一次,孩子没有取得令你满意的结果时,你不会给他夸奖,而是给他批评,这会再次强化他的错误认知:过程是不重要的,我再努力,如果结果不理想,那也是徒劳。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他既希望得到好的结果,但又不懂得去努力。在这种情形下,他会怎么做呢?有些极端的做法就是投机取巧、走捷径、耍小聪明。比如,通过作弊得高分,而不是通过努力学习得高分。
嘉明平时学习不努力,特别贪玩。爸爸妈妈都挺忙,对他也疏于管教,但他们非常关注嘉明的考试成绩,如果嘉明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妈妈就会批评他。嘉明不努力,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因而经常被批评。
一天,嘉明放学回家把期中考试的试卷递给妈妈。妈妈一看,“语文考了86分,数学考了90分,这么厉害!”妈妈高兴坏了,因为嘉明从来没有考过这么高分。于是妈妈不停地夸奖他:“儿子你真棒,真让妈妈刮目相看啊!你想要什么,妈妈买给你!”
妈妈不知道,这次嘉明的考试成绩优秀,是因为偷看了同桌的卷子。本来他提心吊胆的,可是看到妈妈那么高兴,他就安心地享受夸奖,并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想要一部平板电脑。从那以后,嘉明为了考试得高分,总是千方百计地作弊。直到有一天被老师发现,告诉了嘉明妈妈,妈妈才知道嘉明考高分是作弊得来的。
父母过分看重考试成绩,是造成孩子不注重学习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夸奖孩子不能只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和努力。这个夸奖原则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方面,还体现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
当你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时,孩子才会感受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他才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当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才会坚持不懈。同时,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欣赏的是他的努力,也能接受他不理想的结果。这样孩子才不会背负压力去学习,孩子才会快乐地成长。
夸奖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努力,而不是夸奖结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夸孩子努力,不夸孩子聪明
孩子做16道计算题,做对了10道,你可以夸奖他:“你很努力,做对了一多半呢!”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努力的意义是把自己会的、简单的题先做好。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开动脑筋,争取做对剩下的6道题。
当孩子表现出色时,你不能简单地把孩子的各种努力归结为孩子聪明。否则,容易让孩子误以为表现出色是聪明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容易忽略和抹杀孩子努力付出的过程。长此下去,孩子就容易自恃聪明,而不愿意努力。
2.不因结果抹杀孩子的微小进步
当孩子垂头丧气地回家,告诉妈妈他竞选班干部落选了,或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会怎么做呢?注重结果的妈妈很可能说:“真没用,我早知道你竞选不上班干部!”“你真不是读书的料,你看×××,每次考试都考那么好,比你强多了。”这些话无异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会让孩子原本沮丧的心情低落到极点,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懂得夸奖孩子过程和努力的妈妈往往会这么说:“没关系,虽然你没有竞选上班干部,但你积极参加竞选,这已经说明你勇气可嘉了。以前你都不愿意参加竞选,这次已经进步很多了。下次再接再厉吧!”“虽然你这次成绩不理想,但和上次相比,已经进步很多了。不要沮丧,要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这样孩子沮丧的心情能得到安慰,失落的心能受到鼓舞,并会继续努力。
3.不因孩子好心办坏事而责怪他
夸奖过程和努力,而不是结果,还能避免在孩子好心办了坏事时,粗暴地责怪孩子,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比如,孩子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结果不小心把碗摔破了。这时喜欢夸奖结果的妈妈,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一顿。孩子主动做事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以后可能就不敢或不愿意去尝试了。
而懂得夸奖过程和努力的妈妈,则会看到“孩子主动刷碗”这个好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因此,她会先夸奖孩子:“你想自己做事,这个很好,妈妈很高兴。”然后再提醒孩子:“厨房地滑,碗也很滑,下次要小心点哦!”这样孩子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不仅会懂得如何避免把碗打碎,还会乐意帮忙干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