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用“对着干”引导孩子
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二叛逆期,往往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妈妈不妨利用这一点,采用激将法,激起孩子和你“对着干”,引导孩子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比如,当孩子不好好坐着吃饭时,常规的教育方法是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吃饭多么重要,劝说孩子坐下来好好吃饭。这样的说理教育太多,孩子可能会更逆反,更不愿意听妈妈的唠叨,更不配合妈妈好好坐下来吃饭。
如果用激将法,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对孩子说:“我敢打赌,不管你长多大都不会好好坐着吃饭,而且连一碗饭都吃不完。”孩子听你这么一说,认为你瞧不起他,他会产生一种“我偏要证明给你看”的心理。然后,很可能会马上坐直身板吃饭,还可能一口气吃两碗饭,然后得意洋洋地对你说:“你看,我都吃两碗饭了,你说错了吧?”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挑战了你的权威,不屑一顾地呵斥孩子。而要为孩子的行为感到高兴,马上表现出惊喜的神情:“哎呀,看来妈妈错看你了,原来你这么厉害,这么懂事,而且很能吃哟。真是让妈妈感到意外,以后妈妈再也不会小看你了。”
孩子听到你一番声情并茂的夸奖后,肯定会欣喜不已。为了维护在你心中的好形象,以后吃饭的时候,往往会自觉地乖乖吃饭。这不正是你一直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吗?
雯雯看电视的时候,总是在电视前面跑来跑去,有时候还会离电视很近。妈妈担心长此下去会影响女儿的视力。于是经常跟她强调看电视要保持距离,可是强调了很多次,道理也讲了很多,雯雯就是不放在心上。
这天,妈妈突然想到了激将法,她见女儿站在电视机前看,故意说:“你总喜欢站在电视机前,我觉得你这个毛病是改不掉了。”
“怎么会呢?”雯雯扭头朝妈妈嘟了一下嘴。
“肯定改不了,不信我们打个赌?”妈妈一脸的自信。
“赌什么?奉陪!”雯雯一下子来劲了,接受挑战。
“赌什么呢?就赌妈妈对你另眼相看!”妈妈故作神秘地说。
“什么意思?”雯雯似乎没听懂妈妈的意思,七八岁的孩子毕竟理解力有限。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赌输了,那妈妈以后就瞧不起你,认为你永远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如果你赌赢了,那妈妈对你另眼相看,从此相信你,不再瞧不起你!你觉得怎么样?”妈妈与雯雯商量道。
“好像也可以,好吧,那就赌吧!”女儿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做了决定。
那天,雯雯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在这一小时内,她没有起身走向电视机,她的表现让妈妈赞不绝口,更让妈妈惊喜的是,从那以后,雯雯每次看电视时,都会乖乖地坐在沙发上,不再靠近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激将法并非万能药,在运用的时候,还需注意一些技巧,才能确保效果。
1.了解孩子的性格
激将法并非适合所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好胜心不强或性格敏感、脆弱,那么激将法就不怎么管用或并不适宜了。比如,妈妈对孩子说:“我觉得你这辈子都改不了懒床的毛病!”自尊心、好胜心不强的孩子可能会想:随你怎么说我,我不在乎!这样他就不会进入妈妈激将的“圈套”,激将法就没法发挥作用;对敏感脆弱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对自尊的打击,进而会变得更加没有自信。
因此,在运用激将法之前,务必了解孩子的性格,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好胜心较强,在生活中表现得不服输,那你可以运用激将法,激发孩子与你“对着干”。如果孩子比较自卑、怯懦,你则应该以鼓励为主,不宜过多地采用激将法,否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如果孩子属于漫不经心、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类型,那你可以严肃、认真地“刺激”他一下。
2.了解孩子的能力
运用激将法时还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接受你的“挑战”,而是你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你所激将的内容孩子做不到。比如,你对孩子说:“你是考不到班级第一名的!”孩子也想考个第一名给你看看,以证明你对他的评价是错误的,可从孩子目前的成绩来看,考第一名对他来说太难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认怂了。所以,在运用激将法之前,务必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要试图一下子刺激孩子达成一个难度较大的目标,而要确保孩子在你的激将下,能够做到你期望的那样。
3.注意激将的语气
在运用激将法时,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千万别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说出你对孩子激将的内容,那样的话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认真的,认为自己在你心中就是那样的印象。你最好用温和的口气,用开玩笑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才愿意接受你的“挑战”。
4.别忘了赞美孩子
激将法的目的是让孩子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做出改变,当孩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你对他的看法是错误的时,你要做的是“认怂”“认输”,而且是心服口服。让孩子从你的脸上看到你的“惊喜”“意外”等信号,更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你可以对孩子说:“我错了,我真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能耐,原来我一直都小看你了,以后我再也不小看你了。”注意了,一定要表现出认真、真诚的态度,这样孩子才会相信你说的话。切勿嬉皮笑脸,那样孩子可能觉得你是在嘲笑他,反而会引起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