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要真诚,减少“很好”“真棒”之类的表扬
其实,99%的父母都知道夸奖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能正确夸奖孩子的父母并不多。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夸奖孩子:“哇,你好棒!”“很好!”“不错!”“真了不起!”“太棒了!”
这些夸奖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泛泛而谈、笼统模糊,让人听着感觉有些敷衍。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听到父母这样夸奖他时,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因为什么被夸奖。久而久之,这样的夸奖对孩子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会导致孩子越夸越逆反。
有位妈妈在育儿论坛上分享了她遇到的情况。
一天,她正在做家务,儿子过来说要帮忙。虽然她知道儿子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她还是很开心,毕竟儿子懂得帮妈妈做事情了。于是,她夸了儿子一句:“你都能替妈妈分担家务了,小男子汉,你真棒!”
孩子听了也很开心。她觉得以后要经常这样夸奖孩子,孩子才会更懂事。
但是,有一次,孩子把在学校做的手工作品带回家来,进门就问她:“妈妈,你看我做的手工棒不棒?”当时她正在厨房忙碌,没有细看儿子手中的作品,只是简单“嗯”了一声。结果孩子以为妈妈对他的手工不满意,于是把手工作品扔进了垃圾桶。
为什么孩子听了夸奖之后,会做出叛逆行为呢?
因为泛泛的夸奖“不走心”,孩子听了没什么感觉,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方向,甚至不知道自己哪方面表现得好。这很容易导致孩子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变得盲目,不知所措。
如果泛泛的夸奖过于频繁,还会使孩子沉溺于“我做什么事都很棒”的感觉中。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于依赖大人来告诉他做得好不好,并习惯于取悦大人,迎合大人的期望。他会用“能不能让别人高兴”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所以,夸奖要真诚,切勿泛泛而谈、敷衍了事。
1.夸奖孩子要夸得清楚明白,要有事实依据
偶尔用“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了不起”来夸孩子,孩子的确会很开心。可经常这么夸孩子,则会失去效果。因为孩子不知道你为什么夸他,甚至孩子会因为你这么夸他而反感:“我没有什么好的表现,你干吗总夸我很棒,夸我了不起?”所以,妈妈夸奖孩子一定要夸得清楚明白,要有事实依据,要这样夸奖孩子:
“你制作的卡片很漂亮、很精致,我很喜欢!”孩子会觉得:我的品位不错!
“今天你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很开心,你是个体谅妈妈的好孩子。”孩子会觉得: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喜欢我。
“你的观点很有创意,让妈妈感到很意外,这说明你认真思考了。”孩子会觉得:我也很有创造力。
2.不要夸孩子的先天优势,要夸孩子的行为表现
很多妈妈夸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漂亮”“你的声音真好听”。这就是夸孩子的先天优势。先天优势不是孩子努力换来的,而是父母遗传的。经常夸孩子的先天优势,不仅无法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比如,孩子可能会想:“我头脑聪明,我漂亮,可以不用那么努力!”
所以,妈妈要少夸孩子的先天优势,而要夸孩子的行为表现。比如,夸孩子学习很努力、做家务很勤快、心地善良、诚实守信、待人礼貌、懂得分享,等等。总之,你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他努力,才更值得被夸奖。
3.当众夸奖孩子比私下夸奖孩子效果更好
中国家长向来比较含蓄内敛,就连夸奖孩子,也不习惯当着众人的面。哪怕是外人夸奖孩子,很多父母也要谦虚地说:“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我这孩子可调皮了,一点都不懂事!”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当众表扬自己,这种心理很好体会。你不妨想想自己被当众表扬时的那股欢喜劲儿,自然就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了。当众夸奖孩子比私下夸奖孩子,更能激发孩子的正能量。
一般来说,当众夸奖孩子有两种方式:
(1)夸孩子真实存在的优点和行为。
(2)夸孩子暂时不具备但你希望他具备的优点。
尽管后者是谎言,但这种“善意的谎言”包含着你对孩子的信任与殷切期待,会产生“点石成金”的强大激励作用。当孩子听到你一脸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家的孩子特别懂事,在家里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来不让我们操心”时,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的信任和期待,努力做一个独立懂事的孩子。
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著名演员宋丹丹曾在一本书中讲到一件事。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她对小阿姨(可能是家里的保姆)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孩子吃药都哭,可他从来都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子真的不同。”然后宋丹丹把药端过来,巴图闭着眼睛一口气就喝完了。宋丹丹又说:“你看,你看,是不是我说的那样,巴图就是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
4.夸奖孩子不能只用语言,最好配上肢体语言
夸奖孩子时,不要光用语言,最好还能配上肢体语言。比如,温柔含笑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身体前倾、近距离夸奖孩子,拥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或头、摸摸孩子的脸蛋,这样能感染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内心的真诚,从而让夸奖的效果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