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接纳力是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起点
孩子的幸福来自于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许有人会说:“孩子的幸福来自于父母的爱!”或许有人会说:“孩子的幸福来自于健康快乐地成长!”或许有人会说:“孩子的幸福来自于家庭的和睦。”但确切地说,孩子的幸福来自于父母的接纳力。
接纳力是一种可贵的能力,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扩大心胸,逐渐养成不按某一要求和条件去接受和理解一个人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妈妈拥有接纳力,就意味着不必按某一种条件来要求孩子,意味着可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成长。
小盛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在学校的表现和绝大多数孩子不一样,他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上课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端正坐姿,眼睛要看着老师,认真听老师讲课,可是小盛却低着头,自顾自地玩橡皮或铅笔,只是偶尔看一眼老师和黑板。
刚上学一个月,老师就找到父母,说孩子的问题很严重。爸爸妈妈到了学校,老师对他们说:“小盛还不知道该怎么上学,上课不知道专心听讲!回去之后,希望你们能教教他。”老师说完,妈妈当场点头,表示回去一定好好教孩子。
回到家后,妈妈冷静地想了想,决定先了解小盛当前处于什么学习状态。她叫了孩子的几个小伙伴来家里玩,并组织大家一起玩游戏。游戏很简单,她给大家讲故事,讲的时候她会透露一些藏物线索。比如,讲着讲着故事,她突然说“茶几下面有根棒棒糖”“沙发底下有个弹珠”。哪个孩子听到了,并第一个找到,这个东西就归他。
讲故事的过程中,妈妈一边娓娓道来,一边细心地观察儿子小盛和其他的孩子。他发现孩子们都端正地坐着,满脸期待地看着她。只有小盛在那儿低头玩手指,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但当她讲到“茶几下面有个棒棒糖”时,她发现小盛竟然第一个迅速冲到茶几底下,摸出棒棒糖。这一刻,她明白儿子虽然眼睛没看她,低着头玩手指,但实际上一直在关注故事的内容,注意力很集中。这件事后,妈妈并没有马上按照老师要求的那样,让小盛上课背着小手,端正坐姿,眼睛看着老师。因为她知道小盛是个特别的孩子,属于听觉型学习的孩子。她跟老师说:“孩子喜欢低着头上课,先随他吧,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怎么改变他。”
后来的事实证明,小盛的学习成绩并不差,因为老师讲的知识他都记住了,大家都会做的题目,他也会做。但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个角度出发,妈妈还是和小盛认真地谈了谈,希望小盛逐渐改掉课堂上低着头搞小动作的坏习惯。另外,毕竟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看黑板来了解和吸收,妈妈还建议小盛上课要注意看黑板,边看边听老师讲解。
当你的孩子不同寻常——大多数孩子属于视觉型学习者,而你的孩子属于听觉型学习者时,你能接纳他的“特殊”吗?在上面的例子中,妈妈选择了先接纳孩子,然后让孩子逐渐改掉不良习惯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能照顾到孩子的特殊性,也能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妈妈拥有接纳力时,孩子才会从妈妈身上习得接纳力。一个拥有接纳力的孩子,对内会觉得自己足够好,他不会因自身存在缺点和不足而自卑,也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出色而怀疑自己;对外能够和复杂的社会和谐相处,他不会因为别人批评他、嘲笑他而轻易动怒,也不会因为遭遇了不公的对待而抱怨。相反,他更懂得包容和宽恕。
被尊称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是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他在担任总统期间,有一次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曼德拉头像渐变成了大猩猩。这一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的人民都很愤怒,但曼德拉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说:“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伤。”
几天后,当曼德拉再次参加南非地方举行的投票选举时,工作人员例行公事检查曼德拉的证件照,然后又看看曼德拉的脸进行对比观察。这时曼德拉慈祥而幽默地笑道:“你看我像大猩猩吗?”一句话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一个拥有接纳力,懂得接纳的人,才更有可能活得自在洒脱。一个拥有接纳力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当你拥有的接纳力越来越强时,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接纳力和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做合格妈妈要从接纳自己的孩子开始,想让幸福与孩子相伴也要从接纳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