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为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位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孩子在沙发上蹦蹦跳跳玩耍,兴奋得又叫又嚷,她便问孩子:“你在干吗?”

孩子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听到孩子异想天开的话语,妈妈没有批评他,没有嘲笑他,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说得好!但是不要忘了回来吃饭喔!”

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后来阿姆斯特朗回忆起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我所有的成就都源于母亲对我的鼓励和夸奖。”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父母一句不经意的夸奖,能给孩子的内心带去源源不断的动力,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夸奖的力量。

经常听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夸奖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听到父母的夸奖更让他开心。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一句不经意的夸奖而受益终生。

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有很多天资很好,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力的夸奖和鼓励,最后走向彻底的失败。”这句话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虽然夸奖并不能造就第二个阿姆斯特朗,但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得到夸奖后也可能会用令人吃惊的表现回报父母。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决定他能否成为天才的条件,是父母对他采用的教育方式。只要父母恰当地运用夸奖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有位妈妈去幼儿园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时,老师告诉她:“你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凳子上坐不住3分钟,你最好带他上医院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她摸摸儿子的头,笑着说:“老师今天告诉我,说你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住3分钟,现在能坐5分钟了,老师夸你进步很大。”

后来儿子上小学了,有一次班主任叫她去学校,对她说:“这次你孩子数学才考45分,一些最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希望你们在家多监督他学习,争取接下来成绩有所提高。”

回到家后,她对儿子说:“老师说虽然这次你没考好,但是她对你有信心,她说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放学认真完成作业,成绩就能赶上去。”她发现儿子听了这话后,眼神不再暗淡,表情不再沮丧。第二天,儿子早早就去学校了。

在妈妈的赞美声中,儿子的成绩一点点地进步,到了初中时他的成绩已经进入了班级前列。后来,他顺利考入了重点高中,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最后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儿子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赞美让我重拾了信心,给了我进取的动力,谢谢您!”

每个人在年幼时的第一需要是食物,第二需要就是赞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的需要逐渐丰富,但有一种需要是一生不变的,即对赞美和肯定的渴求。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那样:“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美胜过灵丹妙药,甚至可以治愈人的心理创伤和生理缺陷。

日本有一个儿童教育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引发了许多教育人士的关注。这项研究表明,经常被家长夸奖的孩子,和很少被家长夸奖的孩子相比,前者成才率是后者的6倍。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对孩子的一次喝彩,胜过百次训斥,喝彩和鼓励,可以让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妈妈要善于从孩子的不足中看到优点,经常鼓励和夸奖孩子。这样才能激发出孩子强大的自信,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将潜力发挥出来。

总之,妈妈要牢记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请不要吝惜夸奖孩子。比如,孩子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助人为乐、学习进步、爱劳动、讲卫生等等,都可以成为你夸奖他的理由。或许就是因为你这不经意间的一句夸奖,孩子会像那些成功者一样奋发图强,创造出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