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奖励
很多事业有成的父母说:“我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和衣服,为什么孩子还不快乐?有时候我们跟他说话,他却对我们置之不理?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案例。
在一部关于少年犯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位母亲带着很多好吃的去监狱探望孩子。孩子见了母亲,没有半点喜悦。当母亲把东西递给他时,他马上甩开了手,并很不耐烦地说:“从小到大你就知道拿这些东西打发我,你给我做过几顿饭?你陪我做了几次作业?你去学校为我开了几次家长会?我学坏的时候,你还在赚钱,现在我进监狱了,你还是拿这些东西打发我。”
母亲走后,管教民警和孩子谈话,问他为什么那么反感母亲。孩子说,他从小就是保姆带大的,父母一直忙着赚钱。经常早上醒来父母已经出门了;晚上他睡觉时父母还没回来。节假日里,别的孩子有父母陪着,他却只能在家看电视。
后来父母的生意转到外地,他更可怜了。除了每个学期开学时,父母会抽一个人回来给他报名、交学费,其余的一切事情都是保姆阿姨全权代理。每天上学放学,看见同学有父母接送,他特别羡慕。他心里怨恨父母不陪他,怨恨父母不知道他心里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孩子甚至说,当他闯出大祸时,父母急匆匆地从外地赶回来,一脸焦急的神情,那时他的内心特别痛快。他心里想:“这下你们总算要为我操心了。”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孩子,一对多么让人惋惜的父母。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很多父母并不了解,是金钱和物质吗?是好吃的和好玩的吗?都不是,孩子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并不多,够吃、穿得暖、有个温暖的家就够了。相比于金钱和物质,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庭并不富裕,但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能够自信、快乐地成长,一家人其乐融融。
有一对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庭条件也一般,但他们的孩子却特别懂事,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原来,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时,爸爸就在不远处看书看报,母亲就在厨房忙碌,或洗衣服,收拾衣物。直到孩子写完作业,全家人再简单地闲聊几句,或一起看看电视,然后休息。
平时生活中,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陪孩子。如饭后一起散步、逛超市,周末陪孩子逛公园,早上一家人在家吃早餐。节日里,他们总会抽出时间陪孩子。在这种爱的陪伴下,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或许有些妈妈会说:“我也想陪孩子,可是我要赚钱养家,要还房贷,要给孩子攒钱……”因此,他们必须在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之间做出一个两难选择,可是,这样的难题,不该由孩子来解。
有一次,杨澜问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手头事情太多,经常分不清主次怎么办?吉尔博特教授答道:“10年以后,你不会因为今天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小时而后悔。所以,你知道答案啦。”显然,吉尔博特教授在工作与陪伴孩子之间,更看重后者。
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奥巴马讲述了在竞选期间一件令他很自豪的事情: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也曾在一次演说中谈到做总统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日理万机的总统都有时间陪孩子,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没有时间陪孩子呢?
下面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听一听孩子的心声,看孩子希望父母怎样陪伴他:
1.愿意和我聊天,和我分享秘密
翔翔和妈妈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翔翔不管有什么秘密,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妈妈。当然,妈妈也愿意跟他分享自己的一些小秘密。就连翔翔的爸爸都有点儿嫉妒他们母子的关系。同学们更是羡慕翔翔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
翔翔的妈妈非常聪明,通过跟孩子做朋友,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2.做可口的饭菜,和我一起吃晚饭
对玫玫来说,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晚上和父母一起吃饭。妈妈厨艺很好,每天会给她做香喷喷的饭菜。爸爸再忙也会回家吃晚饭,一家三口边吃饭,边聊生活趣事。最让玫玫感到幸福的是,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在饭桌上批评教育他。
如今很多父母,因工作原因,经常不能陪孩子吃饭。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亲手做的饭菜、父母陪着一起吃晚饭,比金钱更让孩子珍惜。
总之,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尤其是妈妈的陪伴会让孩子更加自信,让孩子感受更多的温暖,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