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可能接纳叛逆期的自己

妈妈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可能接纳叛逆期的自己

孩子进入人生的第二叛逆期后,非常渴望避开成人,独自应对自己的“小世界”,但这种想法并不能如愿,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不为人知的困惑和烦恼,他们不能接纳自己,忍不住羡慕比自己更优秀的同龄孩子。

为什么孩子不能接纳自己呢?这里面的原因千差万别,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

第一类:父母不能接纳我,认为我不好,所以我不能接纳自己。

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评价,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如果父母不认可他们,经常斥责他,数落他,指责他的缺点和不足,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厌恶感”,孩子会想:我真是个没用的孩子,总是惹得爸爸妈妈不高兴,我讨厌自己,我讨厌爸爸妈妈。

第二类:为什么我是这样,为什么我不能那样?

孩子产生这种困惑,往往是针对那些不容易改变的现实,比如个子太矮了,长得不够帅气、漂亮,性格太内向了,人际关系不好,口才不好,成绩太差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原因有时候是由第一类原因导致的,即由于父母不能接纳孩子,加剧了甚至直接导致了孩子自我怀疑、自我不满继而不能接纳自我。

比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说出“唉,我家孩子太矮了,如果有×××那么高就好了”这样的话语。孩子听到后,原本就觉得矮是自己的缺点,这时就更加不能接纳自己“矮”这一事实。

从以上两类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父母接纳孩子对于孩子接纳自己太重要了。因此,要想让孩子接纳叛逆期的自己,妈妈最好做到以下两点:

1.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指的是基于孩子本身——他是你的孩子,他就是他,所以你要爱他,你要接纳他。

在《火鞋与风鞋》一书中,风鞋的爸爸对儿子迪姆就是无条件的接纳。

一天,迪姆向爸爸倾诉内心的苦闷:“我想成为另外一个男孩!”

爸爸笑着说:“我从来不曾想过要一个另外的迪姆,你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让我们称心如意的一个。”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不论孩子美或丑、高或矮、成绩好或坏、听话懂事或不听话叛逆,你都爱他,对他没有任何嫌弃感,并且在生活中表现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比如,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别忘了告诉孩子:“虽然你表现不佳,但爸爸妈妈依然爱你。”当孩子因自己的缺点而苦恼时,记得告诉孩子:“你不需要苦恼,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你有这个缺点而嫌弃你!”通过这样爱的表达,让孩子知道你是无条件接纳他的。

2.帮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虽然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孩子接纳自己,但也并不尽然。对于孩子因“为什么我是这样,为什么我不能那样”产生的自我不接纳,妈妈应做到以下两点:

(1)帮孩子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性格。

一天,雷剑对妈妈说:“我真的很羡慕姜晨,只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他就是最出风头的那个。他可以站在人群中侃侃而谈,而我总是安静地待在一边,成为被领导的群众。”

妈妈笑着说:“其实你不必羡慕别人,因为你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你看,你文静、低调、不张扬,这种个性有利于你沉下心来做事。你看你做什么事都那么认真,妈妈特别喜欢你这样的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安静,有的人好动;有的人张扬,有的人低调;有的人性格刚烈,有的人性格温柔;有的人急躁,有的人慢条斯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性格,没有哪种个性是绝对好的,也没有哪一种个性是一无是处的。因此,妈妈要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个性和性格,去接纳自己的个性和性格,让孩子明白“我的特点就是我的优点”。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地成长。

(2)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可是有些孩子眼里只有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虽然他们很自信,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并不是自我接纳。真正的自我接纳,除了认清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长处,还应认清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短处,通过扬长避短,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美国第2任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特别自以为是,经常与人发生争执,并因此失去了很多朋友。一天,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是个“孤家寡人”。他很困惑,就向一位朋友请教,让他帮忙找出自己的弱点。朋友坦诚地指出了他的缺点,他把这些缺点列出来,下定决心去改正。后来,他成了受人尊敬、爱戴的总统。

富兰克林在朋友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弱点,克服了自己的短处,创造了辉煌的人生。同样,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更优秀,那么作为妈妈,你就应该扮演好孩子人生导师的角色,在孩子人生的第二叛逆期,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路口,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帮孩子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孩子扬长避短,让孩子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