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忍心,也要坚定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我家孩子太让人头疼了,只要他提出的要求被拒绝了,就情绪失控,大吼大叫,或大哭大闹,有时候还以不吃饭、不上学来威胁我们。”这是家长许女士在求助一位育儿专家时所反映的情况。
许女士的女儿已经上一年级了,小姑娘爱说爱笑,很招人喜欢。“一般来说,女儿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会满足她。看见女儿开心,家人都很开心。”许女士说,“可是最近女儿提的要求越来越离谱,比如冬天大半夜,非要我给她买冰激凌或西瓜这类夏天常吃的东西,她已经有很多个玩具熊了,可去了超市非要我再给她买……”
鉴于女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许女士觉得不能再惯着她,于是就拒绝了。“没想到,女儿见我拒绝了她,情绪马上失控了,平时挺听话的孩子,这个时候哭哭啼啼,你给她讲道理根本不听,你拿好吃的哄她,也哄不住。有时候哭得都快吐了,看得我很心疼。”许女士既生气又不忍心,“打也打不得,哄也哄不住,但又不能满足她,这可怎么办呢?”
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在大人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要挟大人。尽管七八岁的孩子使用这种手段要挟大人的情况不多,但确实还是存在的。当孩子使用“必杀技”时,如果妈妈采取粗暴、妥协或利诱的办法去应对,往往能暂时让孩子停下来。可问题是,这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无理取闹。相反,还会让孩子在提出不合理要求这件事上变本加厉。
也许有些妈妈会说:“那干吗拒绝孩子呢?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只要能满足就满足孩子呗,省得孩子吵吵闹闹,弄得大人和孩子都不开心!”为什么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妈妈要明白的是,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不是单纯地不满足孩子,而是为了用拒绝的方式帮孩子更好地成长。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对孩子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意义1.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想让孩子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社会人,就必须让他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让他的行为规范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孩子提出不利于自身健康,或影响他人的要求时,父母坚定地拒绝,有利于孩子明白事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意义2.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分析判断力
孩子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分不清是非,无法判断行为的合理性。当父母拒绝他提出的某些要求时,孩子就知道这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意义3.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七八岁的孩子自我控制力有限,有时候明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合理,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父母坚定的拒绝恰好可以帮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
意义4.有利于帮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界限
当孩子提出不符合正确心理界限的要求时,父母坚定的拒绝有利于帮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界限。一个具备良好的心理界限的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他人需要的,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拒绝他人。他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混为一谈,不会委曲求全地附和他人,也不会因拒绝他人而担心失去对方的好感。他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与他人平等相处。
所以,即使不忍心,妈妈也要坚定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那么,妈妈该怎样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方法1.询问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妈妈应该先亲切、耐心地询问孩子的想法。如“你要我给你200块钱干什么呢?”“你要我给你买打火机做什么?”“大冬天晚上为什么还要吃西瓜?”如果孩子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就给予满足。如果孩子的解释不合理,那就予以拒绝。在询问孩子的想法时,要保持耐心,认真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这比随意的承诺或直接而粗暴的拒绝更有价值。
方法2.正确地引导孩子
当孩子对他的要求做出的解释让你觉得不合理时,你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比如,“你真的需要妈妈给你买个打火机吗?也许你可以找爸爸借用一下打火机!”“你真的想吃西瓜吗?冬天吃西瓜,会凉到肚子的,妈妈给你泡杯热牛奶也许更合适!”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愿意改变不合理的要求,或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方法3.建立规矩并坚持
很多家长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喜欢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迂回地把孩子引导到别的地方。这种做法看似有效,实际上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从根本上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会被父母拒绝。这样一来,下次孩子到超市或玩具店,看到他喜欢的东西时,还会再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再一次耍赖打滚,故技重演。
要想“治本”,最好的办法是逐步帮孩子建立规矩意识,让孩子明白平时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妈妈可以事先和孩子定下规矩,跟孩子说明每条规矩的内容,并征得孩子的同意。要注意的是,这个规矩不仅是针对孩子的,也是针对大人的。比如,到点了要睡觉;到点了要起床;到游乐场玩,到点了必须回家等等。定好规矩,父母还要严格执行。当然,当孩子不肯执行规矩时,妈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勿打骂、训斥,只需冷静地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