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

一天,8岁的女儿跟妈妈赵女士谈起了当天老师在课堂上朗读的一篇日记。这篇日记是女儿的同学写的,讲的是一次郊游的经历。日记里记录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其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女儿很羡慕同学能写出这么好的日记,看着女儿一副追求上进的样子,赵女士心里很高兴,随口便建议道:“妈妈给你买课外读物和作文书,你多看看里面是怎么描写景物的,以后也能写出让老师好评的日记。”

没想到女儿却说:“只有亲眼看到、亲自感受景物,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文章,光靠看书是不行的。”

女儿的话让赵女士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很多妈妈小时候都广泛接触过大自然,见过风中的麦浪,见过郁郁葱葱的树林,拔过田野里的野花、野草,蹚过清澈见底的小河……再看看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条件丰富,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却很少。父母用尽力气,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让孩子吃进口奶粉、有机食物,给孩子买名牌服装,却遗漏了孩子成长最宝贵的营养物——大自然。

大自然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什么意义?接触大自然到底有多重要?很多妈妈并不了解。如果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一点都不为过。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味生命,带给孩子的收获远远超出妈妈的想象。

收获1.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窗外有自然景观的术后病人,比起窗外是一堵墙的术后病人,在康复过程中所使用的止痛药更少、康复得更快。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城市景观与人类健康实验室”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其他社会福利相同,但住房附近有绿色植被的居民,比起住房附近没有绿色植被的居民,邻里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程度更高、犯罪率和家暴率也更低。

研究还发现,见到的自然景色越多,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测试上得分越高,人们的乐观程度和工作效率也越高。如果儿童被过多地剥夺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他们容易出现一些“自然环境缺乏症”,表现为肥胖、注意力缺乏、情感单一、抑郁等。而这些症状,在孩子有了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后,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还有研究发现,接触大自然是一种安全、廉价的帮助儿童缓解多动症的有效方式。根据一项研究发现,“与在其他环境中相同的时间相比,在公园里参观20分钟,有助于增加年龄介于7岁至12岁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

收获2.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感知力

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七八岁孩子来说,他们的感知能力也处于成长发育中。大自然的环境与人工环境不同,它会随时给孩子提供丰富、细腻、富于变化的感官刺激源。当孩子处于自然环境中时,他们的所有感知觉都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他们可能为小蝌蚪在手心里的软软的感觉而震惊,为蝴蝶翅膀的颜色而着迷。这些感觉常常会让孩子终生难忘。在接触这些丰富的信息源时,孩子的感知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会对孩子情感、创造力和智商的发展十分有利。

收获3.有利于孩子保持童真、童趣

在一篇名为《孩子不是文明的奴隶》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们的聪明远离了小溪中的鱼虾,远离了草丛中的蝈蝈、蚂蚁,他们不知道自然是美丽的,他们不知道生活中暴风雨与阳光同行,他们的举止成了缺少个性和同一的刻板的模型。”

孩子不能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童真、童趣,这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如果妈妈懂得让孩子回归大自然,让孩子玩泥巴,蹚小溪,在树林里躲猫猫,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和小伙伴一起在草地上嬉闹……这样的童年才是最美好的。

收获4.有利于孩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孩子三年级之后,就要开始学习写作文。可很多老师发现,每当写到自然景观类的作文时,孩子就一筹莫展,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对于大自然,孩子没有深刻的经历和快乐的体验,自然就难以写出来。

对比一下那些经常接触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孩子,他们在大自然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小动物,对大自然有较多的了解。当他们写到相关作文或聊到相关的话题时,就有东西可写,有东西可聊。这就是见识,这就是眼界。因此,妈妈如果不想让孩子几年后写作文时愁眉苦脸,那么有时间就应该多陪孩子到大自然中走一走。

收获5.有利于孩子美感观念的建立

观察大自然是一场丰富的感官盛宴,孩子通过鼻子闻到花香,通过眼睛看到枫叶的艳红,通过耳朵听到虫鸣鸟叫,这些都是见证生命的奇迹。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帮孩子建立美感观念,培养孩子对美的敏锐度。

既然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有那么多好的好处。那么妈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方法1.把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当成一种习惯

尽管现代城市中没有纯天然的大自然,但只要妈妈愿意,完全可以给孩子创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比如,茶余饭后带孩子去小区的绿化带走一走、看一看,周末带孩子到周边的公园里逛逛。条件允许,还可以带孩子到近郊的山林、河流,去感受不一样的大自然。当妈妈把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当成一种习惯时,孩子就会深受妈妈的影响,在妈妈的陪伴下爱上大自然。

北京的夏女士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有时候去公园,有时候去近郊爬山。她通过上网搜索附近景观的资料,带着儿子驱车前往,一人拿一根登山杖。一路上徒步,不仅能锻炼身体,观赏景致,还能偶尔发现奇异的植物、小动物,极大地开阔了孩子的眼界。

陪孩子接触大自然,既可以随性而至,无拘无束地探索、感受,也可以根据大自然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小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比如,带上画笔和画板,所到之处,让孩子画一幅画,记录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孩子画得不好,但画画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审美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方法2.邀请亲朋好友带上孩子一同到大自然中去度假

对于家有同龄孩子的妈妈来说,可以在节假日邀请亲朋好友,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到某处大自然度假。大家在一起相处,给孩子提供了与同龄人交往的好机会;大家在大自然中度假,给孩子提供了体验大自然美感的好机会。家长还可以举办户外烧烤、垂钓等有益的活动,和孩子一起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当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妈妈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爱护环境的榜样。例如,不在大自然中乱丢垃圾、不随意攀折树木花草,不任意践踏植物等等。另外,妈妈还应该教孩子一些野外求生知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方法3.热爱盆景种植,把美丽的大自然带回家

对于住在城市高楼大厦中的孩子来说,缺少了接触和了解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小动物等的机会,而现代父母又忙于工作,陪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时间较少。

对此,建议妈妈充分利用家里的空间,或在家里的阳台、露台上种上盆景,或搞个“垂直花园”。还可以带孩子养小动物,如养兔子、乌龟、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可以成为孩子的小宠物、好朋友。再结合绘本、书籍等,多给孩子讲一讲大自然的有关内容,这样可以提升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