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眼前的这个小孩,而不是你想象的小孩

爱你眼前的这个小孩,而不是你想象的小孩

“快点走,再不走,我就先走了啊!”

“起床,快起床,再不起床,妈妈就掀被子了!”

“你再不听妈妈的话,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爱你了!”

生活中,经常听到妈妈这样对孩子说话,言外之意是只有当你听话,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时,我才会高兴,才爱你。否则,我就会生气,我就不爱你!照这种逻辑去看,妈妈们爱的不是眼前的“有缺点”的孩子,而是想象中“理想”的孩子。

如果父母爱想象中“理想”的孩子,那么你会发现那种爱是有条件的。而父母爱眼前的孩子,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爱,是一种条件交换式的爱,孩子达到了父母要求时,父母才爱他,才会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不爱他,就不满足孩子的愿望。

有条件地爱孩子,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孩子缺点和不良表现的不接纳。父母的不接纳,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深入建立。而无条件的爱,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及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乐凯对飞机模型非常感兴趣,每次看到电视里出现飞机的镜头,他的眼睛就闪闪发光。

一天晚上,乐凯对妈妈说:“妈妈,如果这次短跑比赛我能得前三名,你就给我买个漂亮的飞机模型,好不好?”

妈妈正在看杂志,有些不以为然:“等比赛完了再说吧!”

比赛当天,乐凯由于感冒头晕,四肢发沉,没有发挥好,未能进入前三名。回家后,他神情沮丧,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进入前三名,更是因为得不到心爱的飞机模型了。

不过妈妈并不在意他的比赛成绩,而是一个劲儿地安慰他:“比赛成绩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关键是你参与了,而且你带病比赛,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肯定。”

第二天,乐凯放学回家后,发现书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飞机模型。他欣喜若狂地跑到妈妈跟前,问妈妈:“妈妈,你怎么给我买了模型啊?”

妈妈摸了摸乐凯的头:“因为妈妈爱你啊,这种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你努力了,哪怕比赛成绩不理想,妈妈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乐凯感激地看着妈妈,认真地点了点头。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情感,是不讲条件的。父母爱孩子,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也是没有任何理由的。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这就叫爱眼前的孩子。

那么,妈妈应该怎样爱眼前的孩子呢?

1.爱眼前的孩子,就要全方位地接纳孩子

无论孩子健康还是多病、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妈妈都要永远爱他,给他鼓励,陪他成长。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GE(通用电器)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小时候又瘦又小,说话结巴,但是他的妈妈非常了不起。每次韦尔奇参加球赛时,妈妈总是坐在最醒目的位置,大声为他加油。无论他发挥得好不好,妈妈都会告诉他:尽力就好,开心就好!

当同学们耻笑他结巴时,妈妈却告诉他:“孩子,你知道你为什么结巴吗?那是因为你太聪明了,你的脑子转得比嘴巴快,嘴巴跟不上,这可是聪明孩子的特点。”可以想象,韦尔奇后来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人物,应该与妈妈对他的鼓励和信任分不开。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叫“爱眼前的这个孩子”,那就是全面地接受孩子,不论孩子有怎样的缺点和不足,都要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

2.爱眼前的孩子,但不能惯着孩子的坏习惯

爱眼前的孩子,要求妈妈做到无条件地去爱孩子。但这并不等于妈妈处处惯着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当孩子有不良的行为表现时,妈妈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并做到不迁就、不妥协,用非控制的态度坚持原则。

媛媛是个乖巧的女孩,很少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挟父母。因为她曾经哭过闹过,但一次也没有要挟成功。记得有一次,妈妈煮了南瓜粥,但她偏要去西餐厅吃汉堡。妈妈说外面下雨,不方便去吃汉堡,可以等天晴了再去。但媛媛不答应,还躺在地上耍赖。

妈妈没有妥协,全家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完全无视她的无理取闹。爷爷奶奶也特别配合媛媛爸妈,他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迁就他们的宝贝孙女。媛媛边耍赖,边用眼睛偷偷瞄一瞄忙碌着的大人们,见大人们对她的哭闹无动于衷,她只好乖乖地从地上爬起来,去吃南瓜粥了。

事后妈妈对媛媛说:“你刚才耍赖的行为是不对的,大家都不喜欢你这样。所以,耍赖是不管用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很多时候,孩子初次的不良行为,往往是在试探父母的反应。如果父母第一次就明确表态:“你的行为不对,爸爸妈妈很不喜欢!”那么,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容易被遏制住,孩子的坏习惯就不容易养成。

3.爱眼前的孩子,但有些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做

生活中,有些妈妈对孩子大包大揽,把孩子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给孩子全方位的照顾,以为这样才是真的爱孩子。其实,这是对“无条件爱孩子”的误解。真正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成长和独立需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情,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成长,才能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