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要把安全教育当成重中之重

这一阶段要把安全教育当成重中之重

7~8岁这一年龄段,是孩子人生的第二叛逆期,也是孩子一生中最调皮的年龄段。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好奇心都非常强烈,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东西,做各种在他们看来不觉得是危险的行为,因此很容易踩到“雷区”,带来安全隐患。

每个妈妈都不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危险,那么在七八岁这一阶段,就很有必要将孩子的安全教育当成教育的重中之重。妈妈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不能轻易尝试的,使孩子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养成注重自身安全的好习惯。

作为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以下几点安全常识:

1.不要模仿危险的动作

要想让孩子远离危险,就必须让孩子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危险动作,这些动作或是同伴做过的,或是从影视剧中看到的。比如,爬高、翻墙、从高处向下跳跃、掐脖子、用尖硬的东西戳人等。同时,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模仿这些动作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妈妈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同类案例,让孩子透过真实案例认识到模仿危险动作的后果。

2013年,深圳一名7岁多的男孩受到某电影中跳伞情节的影响,居然在六楼的阳台上撑开雨伞,从上面跳下去,结果造成全身多处骨折。

2014年,江苏徐州一名7岁男孩模仿某动画片中的情节,制作了一台“超级电扇”,结果左手掌、手指被严重绞伤。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妈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最好的素材。另外,在陪孩子观看电视、电影时,妈妈不能只顾着让孩子欣赏惊险刺激的表演,还应该适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提醒,让孩子知道什么动作不能模仿,为什么不能模仿。

2.不要在水边、冰面上玩闹

每年暑假、寒假,都有孩子溺水身亡的新闻报道,原因不外乎戏水打闹时不慎跌入水中溺亡,或私自游泳时滑入深水区溺亡,或冬季在冰面上玩闹时冰面破裂时溺水身亡,等。

2013年,沈阳一名7岁男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不慎掉入河中,溺水身亡。

2014年,山西平遥6名5~11岁的孩子,结伴到河面滑冰,不慎落水,全部溺亡。

因此,家长平时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在水边、冰面上玩闹,更不能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野外河流中游泳。

3.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马路上车来车往、行人如织,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对于少不更事的七八岁孩子来说,由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很容易在追逐打闹的过程中忘乎所以,导致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妈妈务必告诉孩子:千万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同时,妈妈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走,过马路之前要观察路上的车辆,切勿横冲直撞。

4.不要玩火、玩电

2013年,连云港3名不到10岁的男孩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中的剧情,玩绑架烤羊的游戏,结果造成一名男孩严重烧伤。

2014年,长春5名男孩在小区附近烤地瓜,结果火势失控,引燃了附近的车库,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2015年,沈阳一名女孩在家里玩火,导致屋内起火,手臂被烧伤。

……

许多血淋淋的事例告诉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牢记: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不能玩火。要让孩子远离打火机、鞭炮等物品。同时,还要提醒孩子不能触碰电源插孔,不能用手去触碰运行的电风扇、电热炕等。

5.不要把异物塞进体内

2013年,西安一名8岁男童模仿孙悟空将牙签藏入耳孔,结果不幸造成耳膜穿孔。

2014年,内蒙古一名8岁女孩将笔帽吸进气管中,结果取不出来,最后到北京做了手术才将笔帽取出。

2015年,浙江一名8岁男孩将15厘米的水性笔塞入肛门,结果笔卡在距离肛门40厘米的结肠处,造成穿孔危险,最后经过手术才取出。

……

七八岁的孩子尚处于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的阶段,可能会做出有损身体健康的行为,比如,把异物塞进体内。他们可能会把小石头、花生米、瓜子、小纸团等塞入口腔、鼻孔、耳孔等,把塑料袋套在头上,或把绳子绕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里,这些都是危险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妈妈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要将异物塞入体内。而一旦出现因异物进入体内无法取出的危险情况,妈妈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请专业的医护人员化解危险。

当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只是教孩子如何避免危险、避免被伤害,还要教育孩子不能伤害他人。比如,不能高空抛物、不能随便抽拿别人要坐的椅子,不能在楼梯上推搡别人,不能在黑暗中吓唬别人,等等。

最后,还要提醒妈妈的是,在生活中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影视节目。因为孩子的很多危险动作往往是从影视节目中学到的。所以,要让孩子收看健康、有益的影视节目,尽量不要让孩子看含有暴力倾向、色情等内容的影视。如果孩子无意中接触到了含有暴力倾向、色情情节的影视,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哪些动作是危险的、不健康的,是不能模仿的;哪些情节是虚构的,不能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