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架构师的成长误区

12.6 架构师的成长误区

(1)没有跟对导师

导师不只是一个指引学习和研究的象征符号,也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什么样的导师是好导师?笔者认为主要从两个维度评价:做人与治学。有很多好的导师思想精妙、见识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有人说知音难觅,好的导师会让我们得到全面熏陶、受益终生。能跟自己欣赏的业界明师(明师不一定是名师)学习乃人生大幸!

另外,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因为认识领域的局限,也许自己所要研究的东西,别人早就研究出来了),而是需要多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

(2)没有选对技术路线

人们知道,一位合格的中医要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才可以出师。软件领域亦是一样,如果选择了走技术这条路,那么就要给自己定下长远目标,甚至到退休。在IT世界里,技术范围很广而且有深度,一个人不可能成为全才,因此必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攻坚。从软件开发的纵向来看,有需求分析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平台架构师、数据库分析师等;从技术横向分类来看,可以走Java技术路线,也可以走微软技术路线,还可以走PHP路线等,如图12-11所示。假如走Java技术路线,还分为JavaEE路线以及手机路线。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坚持走下去,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工匠”的传承者。

另外,要纠正一个思维认识误区:30岁以后就不能编程的错误思想意识。在世界大公司及大学研究领域,60多岁继续编程的工程师大有人在,而且往往越是年龄大的工程师所写的代码品质越高。

(3)没有有效利用时间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技能的提高也是如此——需要长久积累才可以收到显著效果。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这也是哈佛大学的著名理论。除了节假日,工作日的业余时间也可拿来利用:人的生物钟,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这6个小时是最佳睡眠时间,保证这些时间就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因此晚上休息前的2~3个小时,对希望有所成就的程序员来说亦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万籁俱静,可以聚精会神地静心研究。如果可以形成习惯,岂不是一种较高境界的人生体验?

978-7-111-59294-5-Chapter12-15.jpg

图12-11 选对技术路线

(4)不重视思考

无印良品公司要求他们的员工做事要坚持一个原则——“595原则”,即计划5%,执行95%。这5%的规划,通常要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与资源。然而很多程序员缺少的就是前面这5%。对分配的任务,往往不经大脑思考就立即动手——这种仓促的做事方法往往给后期带来很多麻烦。特别是编码时,没有进行良好的设计就着手写代码,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5)不注重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也就是个人口碑,是指个人被相关者持有的较一致的印象或口碑,是职场最核心的竞争力。个人品牌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包装形象、经营信誉、遵守承诺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规划与管理。反之,如果不注意用心经营,经常不负责任、搪塞工作,久而久之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那么在这个领域也就无法立足了,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