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园林树木的分类
园林树木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系统分类法
园林树木以植物分类为基础,离不开分类鉴定、命名的法则,因此很多世界著名园艺学家的专著仍按一般植物分类的分科分属形式进行分类编排,这样便于检索鉴定,并有利于引种驯化及育种工作的开展。因此,园林树木分类仍以系统分类为主。
(1)分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在实践中为了识别、利用、研究复杂繁多的植物资源,就必须使其条理化、科学化,这就产生了分类学。
分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可追溯到久远的年代。早在16世纪,我国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就根据他的实践,经过26年的时间(1552—1578年)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对1 095种药草做了详细的描述,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当时还有许多学者也在探索植物的分类,但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那些分类仅根据各种植物的用途,如油料植物、药用植物等来进行分类,并不能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这时的分类称为人为分类。
近代分类学起源于林奈(Linnaeus),以1753年为标志,当时林奈出版了《植物种志》这本书,他根据雄蕊的数目和一些其他特征,把植物分成24纲。考虑到物种之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恩格勒(A.Engler)系统、伯兰特(K.Prantl)系统和哈钦松(J.Hutchinson)系统。
(2)分类系统简介 恩格尔和伯兰特等人认为植物器官的进化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把具有简单花的葇荑花序类看作被子植物原始的类群,而把其中的杨柳目作为被子植物的起点,但是他们对自然界除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外,还存在着退化和简化的进化过程没有认识,因此他们的分类系统不能反映自然界中各物种之间真正的进化关系。
英国人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The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中提出了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他认为两性花,心皮分离的木兰目(Magnoliales)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他提出了进化的24条原则。后人的研究证实了杨柳目简单的花的构造只是进化过程中的简化,而不是原始的简单。
哈钦松的系统较好地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哈钦松人为地把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隔成演化的两大分支,这是他的系统的特点,对树木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3)分类的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分类仅限于形态分类。形态分类就是根据物种形态的同异进行归类,这是一种古老的分类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类学也有了新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剖学、化学、数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分类等研究,这些新型的分类方法,还只能作为形态分类的补充。
(4)分类的等级 目前植物分类采用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这些分类单位中,科、属、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而种更是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这些分类单位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在系统分类的等级中,上级特性是下级的共性,下级共性是上级的特性,共性是归合物类的根据,要求反映历史的连续,特性是区分物类的根据,要求反映历史的间断,如同属的植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都存在着共同的特征。
例如,木兰属Magnolia和含笑属Michelia植物的小枝都具有环状托叶痕,叶全缘,花两性,单生,心皮分离,具聚合蓇葖果等,这些都是共性,这些共性反映了上级分类等级木兰科的特性。而这两个属又都有自己的特征,木兰属花单生枝顶,雌蕊群无柄,含笑属花单生叶腋,雌蕊群有柄,这些特征就是区分它们的特性。
了解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为生产实践服务,如在进行嫁接时,可以在同属的种类中进行,亲缘关系越接近,越容易嫁接成功。
2)实用分类法
以树木在园林中的栽培目的为分类的依据,侧重实用,可分为:
(1)观花树木 如月季、八仙花和杜鹃花。
(2)观果树木 如佛手、小金橘、石榴和火棘等。
(3)观叶树木 如变叶木、马褂木、菲黄竹和凤尾竹等。
3)按树木姿态分类
以树木姿态为特征进行分类,如树干之高低,树冠之色泽、形态,叶、花果之色彩、形状等。凡姿态大体相似者,就称作类型,如梧桐型、榉树型、香椿型等。树木的类型以其树形大体相同者,均可互相通用。
4)依据原产地气候特点(气候条件分类法)分类
(1)热带园林树木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气候、热带高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副热带园林树木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高山、高原气候,副热带沙漠气候。
(3)暖温带园林树木 大洋东岸纯净林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
(4)冷温带园林树木。
5)依据用途及栽培方式分类
(1)露地。
(2)温室。
(3)盆栽。
6)生态分类法
水生植物(如河柳、水松和池杉)、旱生植物、高山植物和温室植物等。
7)依据园林用途、树种分类
(1)独赏树种(也称公园树) 树形优美适于独赏,作园林局部的中心而形成特殊景观的树木。如著名的世界五大独赏树:雪松、南洋杉、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
(2)行道树种 包括针叶类、阔叶常绿类、落叶类,一般在道路两侧,遮阴又能构成街景的树种,通常枝下高(树干上最底端的枝条到地面的距离)在3.2 m以上,著名的世界五大行道树有银杏、悬铃木、七叶树、鹅掌楸和椴树。
(3)庭荫树种 包括针叶类、阔叶常绿类、落叶类,如樟树、榕树、槐树和银杏等。
(4)防护树种 以各种防护作用而分类,如防火、防风固沙等。
(5)花木树种 又分为乔木、灌木、丛木、藤木,如二乔玉兰、紫薇、紫藤和杜鹃花等。
(6)观果树种 如木瓜、火棘、月季石榴、石榴、老鸦柿、油柿等。
(7)色叶树种 又分为春色类、秋色类、常年色叶类、双色叶类,如紫叶李、红枫、黄栌、美国红栌、银杏和椤木石楠等。
(8)篱垣用树种 包括整形雕塑用树种,如金叶女贞、小叶黄杨和花叶黄杨等。
(9)垂直绿化树种 包括缠绕类、攀附类及覆盖地面类,如爬山虎、络石和扶芳藤等。
(10)地被及其他类树种 包括净化杀菌类、结合生产类、室内装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