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3 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

2.92.3 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

地下茎单轴型或复轴混生型。灌木状竹类。秆节间圆筒形,壁厚,秆环平,每节具1分枝,或秆上部分枝数达3枚,分枝通常与主秆近等粗,常贴秆,秆箨宿存,质脆。叶片大型。宽2.5 cm以上,具数条至多条平行的侧脉及小横脉。圆锥花序,小穗有柄,每小穗具数条至多朵小花;鳞被3;雄蕊3枚;花柱2,柱头2,羽毛状。

本属2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约17种,分布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常生于山坡或林下,组成小片纯林。

1)箬 叶 竹(长 耳 箬 竹、棕 粑 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图2.92.6)

img

图2.92.6 箬叶竹

1.秆与分枝 2.叶 3.秆箨与箨叶

形态: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秆高1~3 m,直径0.5~1 cm,中部最长节间长达40 cm或更长;新秆节间密被蜡粉和灰白色柔毛,节下有一圈棕色的毛环;秆壁厚,中空小。笋绿色;秆箨短于节间,箨鞘革质,背面密被深棕色刺毛,箨耳、img毛发达,长达1 cm,箨叶卵状披针形,直立,抱茎。每小枝1~3叶,叶片宽大,长15~35.5 cm,宽4~7 cm。笋期4—5月。

分布:生于林下或低海拔山地,常形成小片纯林。产于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微酸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分株繁殖,也可埋竹鞭和播种繁殖。

应用:秆可作毛笔杆、竹筷等用,叶片大,可用作制斗笠的衬垫或包粽子等。在庭院绿化中,可供绿篱、丛植等用。

2)阔叶箬竹(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Keng)Mc-Clure.(图2.92.7)

img

图2.92.7 阔叶箬竹

1,2.地下茎、秆及分枝 3.小穗 4.花枝

形态: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秆高约1 m或更高,直径约0.5 cm,中部节间长10~20 cm;新秆被白粉和灰白色细毛;秆箨绿褐色或淡黄褐色,宿存,短于节间或节间近等长,箨鞘背面密被深棕色刺毛。边缘具整齐的img毛;无箨耳。每分枝具1~3叶,叶片长10~40 cm,宽2~8 cm,表面有光泽,侧脉小横脉明显。笋期4—5月。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陕西秦岭等地均产,多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形成小片纯林。

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微酸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分株繁殖,也可埋竹鞭和播种繁殖。

应用:同箬竹。

3)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Keng f.(图2.92.8)

img

图2.92.8 箬竹

1.叶枝 2.箨鞘背面 3.秆及秆箨

形态: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秆高1 m或更高,直径0.5~1 cm,中部最长节间长达30 cm,新秆被蜡粉和灰白色细毛;秆箨绿色或绿褐色,宿存,长于节间,箨鞘革质,背面密被棕色刺毛。无箨耳;每小枝具1~3叶,叶片大,长10~45 cm,宽可达10 cm,下面沿中脉一侧被一行白色柔毛,近基部尤密;侧脉15~18对,小横脉明显。笋期4—5月。

分布:生山坡、林下或路旁,组成小片纯林。广布于长江流域各地。

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微酸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分株繁殖,也可埋竹鞭和播种繁殖。

应用:同箬叶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