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 松属Pinus L.
本属约80余种,中国产22种10变种,又自国外引入16种及2变种。
1)华山松(白松、五须松、果松、五叶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图1.4.13)

图1.4.13 华山松
1.雌球花枝 2.叶横剖面
3.球果 4,5.种鳞 6,7.种子
形态:乔木,高达25 m,胸径1 m,树冠广圆锥形。小枝平滑无毛,冬芽小,圆柱形,栗褐色。叶5针一束,长8~15 cm,质柔软,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长卵形,长10~20 cm,柄长2~5 cm,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花期4—5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分布:华中、西北、云贵及台湾地区等。
习性:阳性树种,幼苗喜半阴。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力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多种土壤,在深厚、湿润、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生长良好,不耐盐碱土。
繁殖:播种繁殖。
应用:华山松高大挺拔,针叶苍翠,树冠优美,生长迅速,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华山松在园林中可用作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及林带树,也可用于丛植、群植,并系高山风景区之优良风景林树种。
2)海南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Hend.-Mazz.
形态:乔木,高达50 m,胸径2 m;幼树树皮灰色或灰白色,大树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长10~18 cm,球果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种子倒卵状椭圆形,花期4月,球果翌年10—11月成熟。
分布:产于海南岛、广西、贵州等地。
习性:同华山松。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可用作园景树、庭荫树和风景林。
3)日本五针松(日本五须松、五钗松)Pinus parviflora Sieb.et Zucc.
形态:乔木,在原产地高达25 m,胸径1 m;树冠圆锥形。树皮灰黑色,呈不规则鳞片状剥裂,内皮赤褐色。一年生小枝淡褐色,密生淡黄色柔毛。冬芽长椭圆形,黄褐色。叶较细,5针一束,长3~6 cm,内侧两面有白色气孔线,钝头,边缘有细锯齿,树脂道2,边生,在枝上生存3~4年。球果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0~7.5 cm,径3.0~4.5 cm,熟时淡褐色。
分布:原产于日本。中国长江流域部分城市及青岛等地园林中有栽培。
习性:阳性树,但比赤松及黑松耐阴。喜生于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湿润之处,在阴湿之处生长不良。虽对海风有较强的抗性,但不适于沙地生长。生长速度缓慢。
繁殖:种子、嫁接或扦插繁殖。
应用:该树为珍贵的观赏树种之一,生长慢,寿命长,可塑性强,适于作各类盆景和庭园美化,也宜与山石配置形成优美的园景。通常要整形修剪。
4)白皮松(白骨松、三针松、蟠龙松)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图1.4.14)
形态:乔木,高达30 m,胸径3 m余,树冠阔圆锥形、卵形或圆头形。树皮淡灰绿色或粉白色,呈不规则鳞片状剥落。1年生小枝灰绿色,光滑无毛,大枝自近地面处斜出。冬芽卵形,赤褐色。针叶,3针一束,长5~10 cm,边缘有细锯齿,树脂道边生,基部叶鞘早落。雄球花序长约10 cm,鲜黄色,球果圆锥状卵形。花期4—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中地区。
习性:阳性树,稍耐阴,幼树略耐半阴,耐寒性不如油松,喜排水良好湿润的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白皮松是中国特产,珍贵树种,自古以来即用于配置在宫廷、寺院及古典私家园林中。树姿优美,树皮斑驳奇特,碧叶白干,极为醒目,树冠青翠。宜孤植,或团植成林,或列植成行,或对植堂前。在北京,许多园林、古寺中都种植有白皮松,已成为北京古都园林中的特色树种。
5)赤松(日本赤松、辽东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图1.4.15)

图1.4.14 白皮松

图1.4.15 赤松
1.球果枝 2.叶横断面
3.种鳞 4.种子

图1.4.16 马尾松
1.雄球花枝 2.针叶 3.叶横剖面
4.芽鳞 5.球果枝 6,7.种鳞 8.种子
形态:乔木,高达35 m,胸径1.5 m;树冠圆锥形或扁平伞形。树皮橙红色,呈不规则状薄片剥落。一年生小枝橙黄色,略有白粉。冬芽长圆状卵形,栗褐色。叶2针一束,长5~12 cm。1年生小球果种鳞先端的刺向外斜出;球果长圆形,长3~5.5 cm,径2.5~4.5 cm,有短柄。花期4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分布:东北三省、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苏北云台山区等地,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习性:阳性树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其垂枝者,虬枝宛垂,优雅可观。适于门庭、入口两旁对植及草坪中孤植,在瀑口、溪流、池畔及树林内群植或与红叶树混植,也可作盆景。
6)马尾松(青松、山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图1.4.16)
形态:乔木,高达45 m,胸径1 m余,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一束,罕3针一束,长12~20 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4~8,边生。球果长卵形,长4~7 cm,径2.5~4 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宿存于树上。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南至两广、台湾地区,东自沿海,西至四川、贵州,遍布华中、华南各地。
习性:强阳性树,幼苗亦不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差,喜酸性黏质壤土,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在沙土、砾石土及岩缝间均能生长。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马尾松树形高大雄伟,姿态古朴。适于栽植在山涧、池畔及道旁,孤植或丛植,是江南及华南自然风景区和绿化及造林的重要树种。
7)黑松(日本黑松、白芽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图1.4.17)

图1.4.17 黑松
1.球果枝 2.叶横切面
3.种鳞 4.种子
形态:乔木,在原产地高达30 m,胸径达2 m;树冠幼时呈狭圆锥形,老时呈扁平的伞状。树皮灰黑色,枝条开展,老枝略下垂。冬芽圆筒形,银白色。叶2针一束,粗硬,长6~12 cm,在枝上可存3~5年,树脂道6~11,中生。雌球花1~3,顶生。球果卵形,长4~6 cm,径3~4 cm,有短柄。种子倒卵形,灰褐色,略有黑斑,花期3—5月,果次年10月成熟。
分布:原产日本及朝鲜。中国山东沿海、辽东半岛、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有栽植。
习性:阳性树,但比赤松略能耐阴,幼苗期比成年树耐阴;性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沙壤土。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为著名的海岸绿化树种,可用作防风、防潮、防沙林带及海滨浴场附近的风景林、行道树或庭荫树。在国外也有密植成行并修剪成绿篱,围绕于建筑或住宅之外,既有美化又有防护作用。
8)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
形态:乔木,在原产地高达40 m,胸径近1 m,树皮灰褐色,纵裂成大鳞片状剥落,枝每年可生长3~4轮,小枝粗壮,冬芽红褐色,粗壮,圆柱形,先端渐狭,无树脂,针叶2~3针一束,长18~30 cm,深绿色,有光泽,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叶缘具细锯齿,叶鞘长约1.2 cm。球果常2~4个聚生,罕单生,圆锥形,有梗,种子卵圆形,略具3棱,长约6 mm,黑色而有灰色斑点。花期在广州为2月上旬至3月中旬;果次年9月上中旬成熟。
分布:原产美国南部。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栽培。
习性:喜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气候,在中性至强酸性红壤丘陵地生长良好,而在低洼沼泽地边缘生长更佳,故名湿地松。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低丘陵地能旺盛生长,在海岸排水较差的固沙地也能生长正常。湿地松的抗风力较强,根系能耐海水灌溉,但针叶不能抵抗盐分的侵袭。湿地松为强阳性树种,极不耐阴,即使幼苗也不耐阴。
繁殖:播种繁殖。园林中可用3~5年生大苗,带土团定植。但在育苗期间应经1~3次移栽。
应用:在园林中孤植或丛植。
9)北美长叶松(大王松)Pinus palustris Mill.
形态:乔木,高达40 m,树冠长圆形,小枝橙褐色,冬芽长圆形,银白色;叶3针一束,暗绿色,长30~45 cm,叶鞘宿存;树脂道内生;球果几无柄,圆柱形,暗褐色,长15~20 cm,鳞脐有三角形反曲的短刺。
分布:原产于美国东南沿海一带。中国杭州、上海、无锡、福州、南京有引种栽培,生长迅速。
习性:性喜暖热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在美国为重要的用材树种,每年冬季由东南部向北部城市运销大量枝条作室内装饰用,主要观赏其柔美纤长的针叶。
10)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图1.4.18)
形态:乔木,高达30 m,胸径1 m;树冠呈阔卵形。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2~3年枝灰褐色。冬芽淡褐黄至赤褐色,卵状椭圆形。叶2针一束,较短硬而扭曲,长4~9 cm,树脂道6~11,边生,叶断面呈扁半圆形,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雌雄花同株而异枝,雄球花黄色,聚生于新梢基部,雌球花淡紫红色,有柄,授粉后向下弯曲。球果长卵形,长3~6 cm,径2~3 cm,果柄下弯。花期5—6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分布:产于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400~900 m山地及海拉尔以西、以南沙丘地区。蒙古亦有分布。在沈阳以北至大兴安岭山区沙丘地带及西北可栽培。
习性:阳性树,比油松更能耐寒冷及干燥土壤,又能生于沙地及石沙地带,在大兴安岭阳坡有纯林。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树干通直、材质良好,防风固沙作用显著,城市森林与园林绿化树种。
11)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图1.4.19)

图1.4.18 樟子松
1.球果枝 2.种子、种鳞
3.叶横切面

图1.4.19 红松

图1.4.20 油松
形态:乔木,高达50 m,胸径1.0~1.5 m;树冠卵状圆锥形。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长方形裂片,内皮赤褐色。1年生小枝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冬芽长圆形,赤褐色,略有树脂。针叶5针一束,长6~12 cm,深绿色,缘有细锯齿,腹面每边有蓝白色气孔线6~8条,树脂道3,中生。球果圆锥状长卵形,长9~14 cm,熟时黄褐色,有短柄,种鳞菱形,先端钝而反卷,鳞背三角形,有淡棕色条纹,鳞脐顶生,不显著。种子大,倒卵形,无翅,长1.5 cm,宽约1.0 cm,有暗紫色脐痕。花期5—6月;果次年9—10月成熟,熟时种鳞不张开或略张开,但种子不脱落。
分布:东北三省。
习性:喜较凉爽气候,耐寒性强,能耐-50℃左右的低温。喜温凉湿润气候。红松喜生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而又适当湿润的微酸性土壤,稍耐干燥瘠薄。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树形雄伟高大,宜作北方森林风景区材料,或配置于庭园中。
12)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图1.4.20)
形态:乔木,高达25 m,胸径约1 m;树冠在壮年期呈塔形或广卵形,在老年期呈盘状或伞形。树皮灰棕色,呈鳞片状开裂,裂缝红褐色。小枝粗壮,无毛,褐黄色,冬芽长圆形,端尖,红棕色,在顶芽旁常轮生有3~5个侧芽。2针一束,罕3针一束,长10~15 cm,树脂道5~8,边生;叶鞘宿存。雄球花橙黄色,雌球花绿紫色。当年小球果的种鳞顶端有刺,球果卵形,长4~9 cm,无柄或有极短柄,可宿存枝上达数年,种鳞的鳞背肥厚,横脊显著,鳞脐有刺。种子卵形,长6~8 mm,淡褐色,有斑纹,翅长约1 cm,黄白色,有褐色条纹。子叶8~12。花期4—5月,果次年10月成熟。
分布:东北三省、华北、西北及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
习性:强阳性树,性强健耐寒,能耐-30℃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土壤,能生长在山岭陡崖上,只要有裂隙的岩石大都能生长油松,也能生长于沙地,但低湿处及黏重土壤生长不良,喜中性、微酸性土壤,油松属深根性树种,有菌根菌共生。
繁殖:种子繁殖。
应用: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春,不畏风雪严寒,故象征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气质。树冠开展,树龄越老姿态越奇,老枝斜展,枝叶婆娑,苍翠欲滴,每当微风吹拂,有如大海波涛之声,俗称“松涛”,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能鼓舞振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树冠青翠浓郁,庄严静肃、雄伟宏博。在园林配置中,适于作独植、丛植、纯林群植及行混交种植。油松的寿命很长,在很多名山古刹中有树龄达数百年的古树。适于作油松伴生树种的有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