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 山梅花属Philadelphus L.
落叶灌木。枝具白髓;茎皮常剥落。单叶对生,基部3~5主脉,全缘或有齿;无托叶。花白色,总状或聚伞状花序,稀为圆锥状;萼片、花瓣各4,雄蕊20~40;蒴果,4瓣裂。
本属约100种,产北温带;中国约产15种,自西南,长江流域至东北广布。多为美丽芳香的观赏花木。
1)建德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图2.13.1)
形态:灌木,高1~3 m,枝条对生。单叶对生,有短柄;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缘具小齿,上面疏被短伏毛或几无毛,下面沿脉有短伏毛。花序有7~15花;花梗被短伏毛;萼4裂片,外有短柔毛,宿存;花瓣4;雄蕊多数。花期6月,果期7—8月。

图2.13.1 建德山梅花
分布:中国浙江、湖南、江西、湖北、贵州、四川东部、云南东北部。
习性:喜光,耐半阴,较耐寒,耐旱、忌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分株和扦插繁殖。
应用:花美丽,栽培供观赏。
2)西洋山梅花Philadelphus coronarius L.
形态:丛生灌木,高3 m。树皮栗褐色,片状剥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缘具疏齿,叶背脉腋有毛。花乳白色,较大,芳香,5~7朵成总状花序。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原产意大利至高加索。上海和青岛市最先引种栽培。亚热带以南地区均可栽培。
习性、繁殖、应用与太平花相近,但生长旺盛花朵较大,色香均胜过太平花。
3)山梅花Philadelphus incanus Koehne
形态:灌木,高3~5 m。树皮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柔毛,后渐脱落。叶卵形或狭卵形,缘生细尖齿,表面疏生短毛,背面密生柔毛,脉上毛尤多。花白色;总状花序具花5~11朵。花期5—7月,果期8—9月。
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北和安徽等地。
习性:山梅花喜光,较耐寒,耐旱,怕水湿,不择土壤。
繁殖:用播种、分株、扦插繁殖。适时剪除枯老枝可强壮树势,开花更好。
应用:其花洁白如雪,多朵聚集,花期长,经久不谢,为优良的观赏花木。可栽植于庭园、风景区。成丛、成片栽植于草地、山坡、林缘,与建筑、山石等配植也很合适。亦可做切花材料。
4)太平花(东北山梅花、京山梅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 Rupr.
形态:丛生灌木,高2 m。树皮栗褐色,薄片状剥落;枝对生,小枝紫褐色。叶卵状椭圆形,缘疏生小齿,叶柄带紫色。花5~9朵组成总状花序;萼宿存,花瓣4,乳黄色,微香。蒴果陀螺形。花期6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产于中国北部及西部,各地庭院常有栽培。
习性:喜光,耐寒,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不耐积水。
繁殖:播种、扦插、分株繁殖。小枝易枯,应及时修剪枯老枝及残花,以保证植株整齐繁茂。
应用:太平花枝叶茂密,花乳黄而淡香,多朵聚集,花期长,是北方初夏优良的花灌木。宜丛植草地、林缘、园路拐角和建筑物前,亦可作自然式花篱或大型花坛中心栽植材料。在古典园林中于假山石旁点缀,尤为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