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

2.50.1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

本属约80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国约650种,本属中均为观赏树种。

1)石岩杜鹃(石岩、纯叶杜鹃)Rhododendron obtusum(Lindl.)Planch.

形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有时平卧状,高1~3 m。分枝多,幼枝上密生褐色毛。叶片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叶两面均有毛;秋叶狭长,质厚而有光泽。花2~3朵与新梢发自顶芽,萼片小,卵形,淡绿色,有细毛,花冠橙红至亮红色,上瓣有浓红色斑,漏斗形,径2.5~4 cm;雄蕊5枚,药黄色;蒴果卵形,长0.6~0.7 cm。花期5月。

变种和变型有:

(1)石榴杜鹃(山牡丹)Rhododendron obtusum var.kaempferi Wils. 花色暗红,多重瓣,上海、杭州有露地栽培。

(2)矮红杜鹃Rhododendron obtusum f.amoenum Komastu. 花顶生,紫红色,有2轮花瓣,叶小。

(3)久留米杜鹃Rhododendron obtusum var.sakamotoi Koniatsu. 为日本久留米地区所栽的杜鹃总称,品种繁多,按其叶形、花色及花型进行分类,不下数百种。

分布:原产于日本;中国引种与本地栽培种杂交。

习性:喜酸性、腐殖质多的土壤。

繁殖:播种、扦插繁殖。

应用:花冠橙红色至亮红色,有深红色斑点,花药黄色,极富观赏价值,是优良的盆栽和园林绿化树种。

2)羊踯躅(黄杜鹃、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 G.Don.(图2.50.1)

img

图2.50.1 羊踯躅

形态:落叶灌木,小枝柔弱稀疏,被柔毛和刚毛。叶片纸质,淡绿色,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 cm,宽2~5 cm,先端钝,有凸尖头,基部楔形,两面及叶柄均被柔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5~9朵,花冠宽钟形,5裂,直径5 cm,金黄或橙黄,雄蕊5枚,基部有柔毛,花柱光滑;子房5室,有柔毛。蒴果圆柱形,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产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省。

习性:喜阳光充足且干燥的环境,可耐-2℃低温。

繁殖:种子繁殖,亦可扦插繁殖。

应用:先叶后花,花朵大而密集,其金黄鲜亮的花朵于葱翠嫩绿的叶片中鲜艳夺目,在杜鹃花属中十分特殊,具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

3)满山红(卵叶杜鹃、山石榴、三叶杜鹃)Rhododendron mariesii Hemsl.et Wils.(图2.50.2)

img

图2.50.2 满山红

形态:落叶灌木,高1~2 m。幼枝和嫩叶被黄褐色毛,脱落,枝假轮生。叶片革质或厚纸质,通常每3片聚生于枝端,椭圆形或宽卵形,长4~8 cm,宽约3 cm,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外卷,叶柄4~14 mm,花序通常有花2朵,先叶开放,花萼小,有5裂片,花冠淡紫红色,稍歪斜漏斗状,长3 cm,花径4~5 cm,裂片5枚,上部裂片有紫红色斑,雄蕊10枚,短于3 cm长的花柱,蒴果圆柱形,长1.5 cm,密被毛,果梗直立。花期2—3月,果期8—10月。

分布:中国长江以南。

习性、繁殖、应用同石岩杜鹃。

4)映山红(杜鹃花、杜鹃、红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形态:半常绿灌木,高1~3 m,枝干细直,光滑,淡红色至灰白色,质坚而脆。分枝多,近轮生,小枝和叶被棕色扁平糙伏毛。叶纸质,全缘,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春叶阔而薄,长3~5 cm,夏叶小而厚。总状花序顶生,有花2~6朵;花冠宽漏斗形,5裂,长约4 cm,直径3~5 cm,红色至深红色。雄蕊10枚,花药紫色,花柱伸出花冠之外。蒴果卵圆形,密被毛,长0.8 cm。花期4—6月,果期9—10月。

本种有许多栽培品种,花色上有白、红、粉红、紫、朱红、洋红等,花瓣有单瓣、重瓣之别。

分布:范围广,河南、山东以南均产。

习性:喜气候凉爽、土壤疏松肥沃酸性的环境。耐热不耐寒,耐瘠薄不耐积水。

繁殖:分株、压条、扦插、播种繁殖等。

应用:花色红艳灿烂,适用于园林坡地、花境、花坛、花篱及盆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