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南京林业大学树木组.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5]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6]高润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蒋永明,翁智林.园林绿化树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

[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974,1982,1983.

[9]郑万钧.中国树木志:1—4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2004.

[10]胡嘉琪.黄山植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1]华北树木志编委会.华北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12]孙立元,任宪威.河北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13]贺士元,等.北京植物志:上、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14]关雪莲,王丽.植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15]陈守良.江苏维管植物检索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6]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17]任宪威,等.中国落叶树木冬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18]火树华.树木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9]任宪威,等.树木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0]曹慧娟.植物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1]贺士元,等.北京植物检索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8.

[22]申晓辉.园林树木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3]P.Trehane.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1995,向其柏,藏德奎,孙卫邦,译.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M].7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4]赵九洲.园林树木[M].4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5]360百科:http://baike.so.com/

[2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7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7]陈俊愉,陈瑞丹.中国梅花品种群分类新方案并论种间杂交起源品种群之发展优势[J].园艺学报,2009,36(5)693-700.

[2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7—8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9]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图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0]冯宋明.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31]FRPS《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