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落叶灌木,单叶或羽状复叶,通常无托叶。离心皮雌蕊,聚合蓇葖果,稀为蒴果。
1)绣线菊属Spiraea Linn.
落叶灌木;冬芽小。单叶互生,叶缘有齿或分裂,无托叶,花小,一般只有几毫米,伞形、伞形总状、复伞房或圆锥花序,直径3~5 cm,心皮5,聚合蓇葖果,种子细小无翅。
本属约100种,广布于北温带。中国50余种。多数种类具美丽的花朵及细致的叶片,可栽于庭园观赏。
本属植物大都株丛丰满叶茂,盛花时如雪球压枝,洁白串串,素雅清丽,亦有粉红色或其他颜色,素静可爱。花期大都在春、夏,配以同花期的草花,如红花酢浆草、鸢尾、七里黄等,色彩更丰富。适宜配置于路旁、草坪、角隅、房前窗下,犹如六月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带来一阵清凉。
习性:喜光、耐旱、耐瘠薄、性健,适应性普遍较强。
(1)绣线菊(柳叶绣线菊、珍珠梅、空心柳)Spiraea salicifolia Linn.(图2.8.1)
形态:直立灌木,高1~2 m,枝条密、嫩枝有柔毛;叶片长圆披针形至披针形,4~8 cm,宽1~2.5 cm。花序着生在当年生具叶长枝的顶端,长枝自灌木基部或老枝上发生,或自去年生的枝上发生。花序为长圆形成金字塔形的圆锥花序,花粉红色、花朵密集,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形、花盘圆环形、蓇葖果直立。花期6—8月,果期8—9月。

图2.8.1 绣线菊
分布: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
习性:生长于河流沿岸、湿草原空旷地和山沟中,海拔200~900 m。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用于花坛、花径等,亦可用于各种植物配植的下木。
(2)粉花绣线菊(日本绣线菊、蚂蟥梢、火烧尖)Spiraea japonica L.f.
形态:直立灌木,高达1.5 m,枝细开展,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色浅或有白霜,复伞房花序,花朵密集,粉红色,花盘圆盘状,蓇葖果半开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原产日本、朝鲜,本种变异性强。
习性:喜光、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
繁殖、应用同绣线菊。
(3)狭叶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var.acuminata Franch.(图2.8.2)

图2.8.2 狭叶绣线菊
形态:叶片先端渐尖,复伞房花序10~14 cm,有时达18 cm。
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贵州、四川、云南、广西。
习性、繁殖、应用同粉花绣线菊。
(4)麻叶绣线菊(麻叶绣球、粤绣线菊)Spiraea cantoniensis Lour.(图2.8.3)
形态:灌木,高2 m,长枝呈半圆状下垂,叶缘缺刻锯齿状,叶面暗绿色,背面粉青绿色,羽状叶脉。10月开始落叶,12月进入休眠。花白色,伞形花序,花蕊绿色,蓇葖果平行状,花期4—5月,果期7—9月。

图2.8.3 麻叶绣线菊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四川。
习性:喜温暖气候和湿润土壤,适应性强和生长势强,喜光,耐半阴。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株丛丰满叶茂,玉花攒聚,宛如积雪,可丛植于池畔、小坡、径旁或草坪角隅,也可在建筑物或大路边沿列植成花篱。
(5)绣球绣线菊(补氏绣线菊、珍珠梅)Spiraea blumei G.Don(图2.8.4)
形态:灌木,高1~2 m,小枝细,开张,稍弯曲,无毛,叶片菱状。叶缘近中部以上有少数钝缺刻锯齿,伞形花序,花白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辽宁和华北、西北地区以南至两广和福建。
习性:生于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路旁,海拔500~2 000 m。
繁殖、应用同绣线菊。
(6)中华绣线菊(铁黑汉条、华绣线菊)Spiraea chinensis Maxim(图2.8.5)
形态:灌木,高1.5~3 m,小枝呈拱形弯曲,叶片菱状卵形,叶缘有粗锯齿,上面暗绿色,被毛,脉纹深陷,下面密被黄毛,脉纹突起,伞形花序,花白色。花期3—6月,果期6—10月。
分布:华北地区以南至云、贵、两广等广大地区。
习性:生于山坡、山谷溪边、田野路旁,海拔500~2 040 m。
繁殖、应用同绣线菊。
(7)李叶绣线菊(笑靥花)Spiraea prunifolia Sied.et Zucc.(图2.8.6)
形态:灌木,高3 m,小枝细长,叶先端急尖,边缘具细锯齿。伞形花序无总梗,具花3~6朵,花重瓣,白色,花期3—5月。
分布:华北地区以南的广大地区。
习性:喜光,也耐半阴,抗寒、抗旱、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繁殖、应用同绣线菊。
(8)珍珠绣线菊(雪柳、喷雪花、珍珠花)Spiraea thunbergii BI.(图2.8.7)
形态:灌木,高1.5 m,枝条细长开张,弧形弯曲,小枝有棱角,叶片无毛,线状披针形。伞形花序无总梗,花白色。蓇葖果开张,花期4—5月,果期7月。
分布:原产华东,现山东、陕西、辽宁等地亦有栽培。
习性同李叶绣线菊。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供观赏,花期早,花朵密集如雪,叶片薄如鸟羽,秋季转为橘红色,美不胜收。

图2.8.4 绣球绣线菊

图2.8.5 中华绣线菊

图2.8.6 李叶绣线菊

图2.8.7 珍珠绣线菊
2)珍珠梅属Sorbaria(Ser.)A.Br.
形态:落叶灌木;冬芽卵形,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有锯齿,具托叶。花小型成顶生圆锥花序;萼筒钟状,萼片5,反折,花瓣5,白色,覆瓦状排列;雄蕊20~50;心皮5,基部合生,与萼片对生,蓇葖果沿腹缝线开裂,含种子数枚。
分布:本属约9种,分布于亚洲,中国约4种,产东北、华北至西南各省区。
习性:喜光、耐阴、耐寒、性健,花叶清丽,花期极长,且正值夏季少花季节,可植于四旁,或作绿篱。花白色,花蕾宛如一串串珍珠,晶莹剔透。
繁殖和应用同绣线菊。
(1)华北珍珠梅(吉氏珍珠梅、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Regel)Maxim.(图2.8.8)

图2.8.8 华北珍珠梅
形态:灌木,高达3 m,小枝弯曲,顶生大型密集圆锥花序,花白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海拔200~1 300 m。
习性:喜光,也耐半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
应用:华北各地均栽培观赏,树姿秀丽,夏日开花,花蕾白亮如珠,花期很长,植于草地、角隅、窗前、屋后,亦可做切花。
(2)高丛珍珠梅(野生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Schneid(图2.8.9)
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6 m,枝条开展,羽状复叶,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白色,果实下垂。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陕西、甘肃、新疆、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习性:山坡林边、山溪、沟边,海拔2 500~3 500 m。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用于各类园林观赏,也可做切花。
3)白鹃梅属Exochorda Lindi.
形态:落叶灌木,冬芽无毛,单叶互生,全缘或有锯齿,两性花,多大型,顶生总状花序,花瓣5,白色,有爪,覆瓦状排列,花丝较短,合生心皮5,蒴果具5脊,种子有翅。

图2.8.9 高丛珍珠梅
产于亚洲中部到东部,本属共4种,中国有3种。
白鹃梅(茧子花、九活头、金爪果)Exochorda racemosa(Lindl.)Rehd.(图2.8.10)

图2.8.10 白鹃梅
形态:灌木,高3~5 m,枝条细弱开展,叶常全缘,极少数顶端有锯齿,无毛,不具托叶,总状花序,花白色。花期5月,果期6—8月。
分布:河南、江西、江苏、浙江。
习性:生于山坡阳地,海拔250~500 m。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美丽灌木,花白,径大,每朵直径2.5~3.5 cm,春季开花,洁白如雪,清丽动人。在园林中适于在草坪、林缘、路边及假山岩石间配植;若在常绿树丛边缘群植,宛若层林点雪,饶有雅趣;如散植林间或庭院建筑物旁,也极适宜。其老树古桩,又是制作树桩盆景的优良素材。用于各类园林观赏,也可做切花。